成语拼音:cuì xiù hóng qún
成语解释:翠:青绿色。指妇女的服装。借指妇女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总然你富才华,高名分,谁不爱翠袖红裙。”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借指妇女
繁体字形:翠袖紅帬
英文翻译:Green sleeve red skirt
翠:1.绿色:翠绿。苍翠。翠微(青绿的山色,亦泛指青山)。2.〔翠鸟〕属鸣禽类,形似杜鹃,嘴长,头部深橄榄色,有青绿色斑纹,背青绿色,腹赤褐色,尾短,捕食小鱼。3.指“翡翠”(硬玉):翠玉。翠镯。珠宝翠钻。
袖:1.袖子:袖口。短袖儿。2.藏在袖子里:袖着手。袖手旁观。
红:[hóng]1.像鲜血的颜色:红枣。红领巾。2.象征喜庆的红布:披红。挂红。3.象征顺利、成功或受人重视、欢迎:红运。开门红。满堂红。他唱戏唱红了。4.象征革命或政治觉悟高:红军。又红又专。5.红利:分红。6.姓。[gōng]见〖女红〗。
裙:1.裙子:布裙。短裙。连衣裙。百褶裙。2.形状或作用像裙子的东西:围裙。墙裙。
“翠袖红裙”这个成语听起来充满画面感,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它常用来形容女子服饰鲜艳亮丽,或代指穿着华丽的女性群体。比如:“元宵灯会上,一群翠袖红裙的姑娘手持花灯穿行而过,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这里的“翠袖红裙”既描绘了服装色彩,又烘托出节日的热闹氛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描述古代女性吗?”并非如此。虽然它源自传统服饰文化,但在现代语境中也能灵活运用。例如描写舞蹈表演:“舞台灯光下,翠袖红裙的演员们随乐声翩然旋转,宛如绽放的牡丹。”这种用法既保留古韵,又赋予场景动态美感。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这类成语能跨越时代?或许因为它满足了人们对美好意象的想象需求。就像看到“翠袖红裙”四字,即便没见过实物,脑海中也会浮现丝绸泛着光泽、裙摆随风轻扬的画面。这种语言张力正是汉语的独特魅力。
在实际使用中,建议避免生搬硬套。比如描写职场女性时,“翠袖红裙”可能显得突兀,但若用在传统文化活动报道中,就能恰如其分地营造氛围。关键在于把握场景适配度——就像不会在摇滚音乐会上穿汉服,语言的搭配也需讲究协调性。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的载体。当我们说“翠袖红裙”时,不仅是在描述服装,更在传递对传统美学的认知。就像看到青花瓷会联想到东方艺术,这些词语也在默默延续着文化记忆。或许下次逛博物馆时,看着展柜里的古代服饰,你会对这个成语有更立体的理解。
语言始终是流动的活水。不妨试着在合适场合使用“翠袖红裙”这样的表达,既能为文字增色,也能让传统文化以更生动的形态留存。就像给旧照片重新调色,经典元素经过创意组合,总能焕发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