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ér mí dǔ
成语解释:弥:更加;笃:深厚。人越老对某事物的感情越深厚
成语出处:《梁书·王筠传》:“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老而彌篤
英文翻译:Old and Midu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弥:[mí]1.满,遍:弥满。弥月(a.整一个月;b.婴儿满月)。弥望(满眼)。弥天(满天,形容极大的)。2.补,合:弥补。弥缝。弥封。3.更加:弥坚。欲盖弥彰。4.水满的样子:弥漫。5.久,远:弥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弥亘(连绵不断)。6.姓。[mǐ]古同“弭”,平息,消灭。
笃:1.忠实;一心一意:笃厚。笃志。情爱甚笃。2.(病势)沉重:危笃。病笃。3.很;甚:笃爱。笃好(hào)。4.姓。
“老而弥笃”这个词,字面意思是指人年纪大了反而更加专注、执着。比如隔壁张大爷退休后天天泡在社区书法班,握着毛笔的手抖得像筛糠,写的字却一年比一年有筋骨。有人问他:“您这年纪还折腾啥?”他眼皮一抬:“年轻时忙着养家,现在才算活明白——写字就是我的丹田气。”
为什么说“老而弥笃”特别有力量?有个真实案例:七十岁的王教授去年带着团队攻克了锂电池技术瓶颈。记者会上他说:“我这岁数搞科研,就像老树发新芽——经验是根,好奇心是肥料。”你看,岁月的沉淀反而成了突破的跳板,这可比年轻人闷头猛冲多了几分从容。
有人会问:年纪大了不该颐养天年吗?我倒觉得,所谓“颐养”未必是躺着晒太阳。楼下李奶奶组织社区环保队,带着老姐妹们用废旧布料改造成购物袋。她说:“手指头还能动,脑子还能转,看着垃圾桶变空就是最舒坦的保健品。”这种持续创造价值的劲头,比单纯延长寿命更有意思。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老而弥笃”其实藏着反焦虑的智慧。年轻人总怕错过风口,老年人却用行动证明:深耕某个领域就像酿酒,时间不是敌人而是帮手。就像我认识的老木匠,六十岁才开始学3D建模,现在能用传统榫卯手艺做现代家具,订单排到三年后。
最后说个冷知识:故宫文物修复组平均年龄52岁。老师傅们戴着老花镜修文物的样子,活脱脱就是“老而弥笃”的立体注解。他们常说:“这些物件比我们爷爷的爷爷还老,在我们手里可不能断了脉。”这种跨越时空的使命感,或许就是支撑着他们越老越较真的那股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