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ǎo shēn zhǎng zǐ
成语解释: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指终身
成语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儒效》:“乃始率其群徒,辩其谈话,明其辟称,老身长子,不知恶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老身長子
英文翻译:Elder son
老:1.年岁大(跟“少、幼”相对):老人。老大爷。他六十多岁了,可是一点儿也不显老。2.老年人(多用作尊称):徐老。敬老院。扶老携幼。3.婉辞,指人死(多指老人,必带“了”):隔壁前天老了人了。4.对某些方面富有经验;老练:老手。老于世故。5.很久以前就存在的(跟“新”相对,下6.同):老厂。老朋友。老根据地。这种纸烟牌子很老了。7.陈旧:老脑筋。老机器。这所房子太老了。8.原来的:老脾气。老地方。9.(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跟“嫩”相对,下10.同):油菜太老了。11.(食物)火候大:鸡蛋煮老了。青菜不要炒得太老。12.姓。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长:[cháng]1.两点之间的距离大(跟“短”相对)。a)指空间:这条路很长。长长的柳条垂到地面。b)指时间:长寿。夏季昼长夜短。2.长度:南京长江大桥气势雄伟,铁路桥全长6772米。3.长处:特长。取长补短。一技之长。4.(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5.(旧读zhàng)多余;剩余:长物。6.姓。[zhǎng]1.领导人:部长。校长。乡长。首长。2.生:长锈。山上长满了青翠的树木。3.生长;成长:杨树长得快。这孩子长得真胖。4.增进;增加:长见识。长力气。吃一堑,长一智。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老生长子”这个成语似乎有些陌生,甚至可能是误写。实际上,汉语中更常见的是“老生常谈”,意为重复过时的观点。不过如果按照字面理解“老身长子”,倒能引申出一些有意思的讨论——比如代际关系中的常见现象。
比如,一位退休教师总爱对儿子说:“我当年在山区教书,每天走八里山路。”这种反复提及的陈年旧事,儿子可能早能倒背如流。这种情况算不算“老身长子”式的沟通呢?其实类似的对话在家庭中普遍存在,长辈通过重复故事传递价值观,年轻人则容易产生“又来了”的无奈感。
这种代际沟通的困境背后藏着什么?或许长辈的重复讲述并非单纯怀旧,而是渴望被理解、被认同。就像父母叮嘱“天冷加衣”,表面是唠叨,内核是关怀。年轻人若只关注话语的重复性,可能错过情感的温度。换个角度看,年轻人刷短视频时反复使用网络热梗,在长辈眼中何尝不是另一种“老生常谈”?
个人认为,代际间的“重复”本质是不同生活经验的碰撞。与其争论话题是否老套,不如尝试理解背后的情感逻辑。就像老电影虽画面陈旧,重看时却能发现新细节。下次再听到长辈的“老故事”,或许可以问:“当时遇到这事是什么感受?”这样的追问,往往能让旧话题焕发新光彩。
生活中,连流行音乐都在循环经典旋律,社交媒体常见怀旧风潮。这说明人类本就存在重复的审美需求。关键不在于是否“老调重弹”,而在于能否在重复中创造新意。就像茶道中的千利休,用同样的茶具,每次都能泡出不同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