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ēng yún shù yì
成语解释: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成语出处:《荀子·子道》:“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耕作
繁体字形:畊耘樹藝
英文翻译:Cultivate and cultivate
耕:用犁翻地松土:耕田。机耕。
耘:在田里除草:耘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
树:1.木本植物的通称:柳树。一棵树。2.种植;栽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3.树立;建立:建树。独树一帜。树雄心,立壮志。4.姓。
艺:1.技能;技术:工艺。手艺。园艺。艺高人胆大。2.艺术:文艺。曲艺。艺人。3.准则;限度:贪贿无艺。4.姓。
“耕耘树艺”这个成语原本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字面意思是指耕种、除草、培土、栽种等一系列农事活动。如今常用来比喻踏实努力、循序渐进地培养技能或经营事业。比如,一位老农在田里挥汗如雨,看似只是在重复翻土播种的动作,但正是这种日复一日的坚持,让贫瘠的土地最终结出金黄的稻穗。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需要像古人那样‘耕耘树艺’吗?”举个现实例子:程序员小王每天坚持写代码、优化算法,就像农民定期给果树修剪枝叶。三年后他开发的APP用户量突破百万,这恰好印证了“量变引发质变”的规律——持续深耕的笨功夫,往往藏着成功的密钥。
另一个场景中,书法老师教学生练字时总说:“别急着写整幅作品,先把每个笔画练三百遍。”这让我联想到,现代人容易沉迷“7天速成”的营销话术,却忽视了任何领域的突破都需要像种树那样,先扎根再生长。去年有位学员每天花20分钟单独练习“永字八法”,半年后他的楷书竟在全市比赛中获奖。
关于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我个人有个观察:在短视频盛行、注意力碎片化的今天,“耕耘树艺”的精神反而更显珍贵。就像培育盆景不能天天换土挪盆,真正重要的事情都需要稳定的时间投入。有位经营茶馆的朋友,坚持十年用传统炭火煮水,去年突然成为网红打卡点——这或许就是时光给长期主义者的惊喜礼物。
最后一个问题:“耕耘树艺是否意味着拒绝创新?”其实不然。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故事就是最佳答案:他每年有200多天泡在试验田里观察稻穗(耕耘),同时不断尝试新的育种技术(创新)。这告诉我们,扎实的基础工作与突破性思维从来不是对立面,而是像树根与枝叶般相互滋养。
站在办公楼窗前,看着楼下花农正在给月季修枝,突然觉得这个场景很有启发性。我们抱怨“为什么努力看不到回报”时,或许该想想:自己是否在适合的土地上持续松土施肥?毕竟再优良的种子,撒在水泥地上也开不出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