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ěr cōng mù míng
成语解释: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成语出处: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头脑清楚
繁体字形:耳聰目明
英文翻译:have good ears and eyes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聪:1.听觉;听觉灵敏:失聪。耳聪目明。2.聪明:聪慧。
目:1.眼睛:有目共睹。历历在目。2.网眼;孔:八十目筛。一方寸的网上,竟有百目之多。3.看:目为奇迹。4.大项中再分的小项:项目。细目。5.生物学中把同一纲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目,如鸟纲分为雁形目、鸡形目、鹤形目等,松柏纲分为银杏目、松柏目等。目以下为科。6.目录:书目。药目。剧目。7.名称:题目。名目。8.下围棋时所围的空白交叉点,一个点为一目:中方棋手仅以一目半之优获胜。9.姓。
明:1.明亮(跟“暗”相对):明月。天明。灯火通明。2.明白;清楚:问明。讲明。分明。去向不明。3.公开;显露在外;不隐蔽(跟“暗”相对):明说。明令。明沟。明枪易躲,暗箭难防。4.眼力好;眼光正确;对事物现象看得清:聪明。英明。精明强干。耳聪目明。眼明手快。5.光明:弃暗投明。明人不做暗事。6.视觉:双目失明。7.懂得;了解:深明大义。不明利害。8.表明;显示:开宗明义。赋诗明志。9.明明:你明知道他不会,干吗还要为难他呀?10.次于今年、今天的:明天。明晨。明年。明春。11.朝代,公元1368—1644,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12.姓。
哎,说到“耳聪目明”这个成语,大伙儿是不是觉得它就像给感官装了个升级包?比如老张退休后天天打太极拳,耳朵灵得连隔壁小孩偷吃糖纸的声音都能听见,眼睛尖到能看清树上麻雀的羽毛颜色——你别说,这状态真是活脱脱的“耳聪目明”真人版!
等等,这成语只能形容生理上的敏锐吗?当然不是啦!比如公司新来的实习生小美,开会时既能快速捕捉老板的弦外之音,又能从报表里揪出关键数据,部门主管直夸她“年纪轻轻就耳聪目明”。瞧见没?这里说的可是职场洞察力!
那这成语有没有现实指导意义?咱就拿学生党举例。小王备考时既会听重点老师的语气变化,又能从课本里发现隐藏考点,最后考了个年级前十。这事儿说明啥?耳聪目明可不只是天赋,更是种需要刻意练习的能力!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现在大伙儿手机不离手,按理说接收的信息量比古人多几百倍,但为啥反而更容易被假消息忽悠?要我说啊,真正的耳聪目明得配上“信息过滤器”,就像古人说的“兼听则明”——既要听得广,更要会筛选,您说是这个理儿不?
最后唠叨句个人看法: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耳聪目明”早就不局限于感官层面啦。它更像是个生活智慧套餐,包含观察力、判断力和学习力。就像我家楼下卖煎饼的大婶,光听脚步声就知道顾客要不要加香菜,这份本事可不比学霸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