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ě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pī lǐ jiě

成语解释:比喻立论精辟,析义详实

成语出处:清 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肌劈理解,权衡尺度,凿凿乎指定于胸中。”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文章

繁体字形:肌劈理解

英文翻译:Cleavage understanding

肌劈理解的意思

肌:肌肉,人体和动物体的一种组织。由许多肌纤维集合而成。分横纹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

劈:[pī]1.用刀斧等砍或由纵面破开:劈木柴。劈成两半。劈风斩浪。2.(木头等)裂开:板子劈了。钢笔尖写劈了。3.(嗓音)变得嘶哑:他喊了半天,声音都快劈了。4.正对着;冲着(人的头、脸、胸部):劈头。劈脸。5.雷电毁坏或击毙:老树让雷劈了。6.简单机械,由两个斜面合成,纵剖面呈三角形,如楔子和刀、斧等的刃儿就属于这一类。[pǐ]1.分开;分:劈成三股。2.分裂;使离开原物体:劈莴苣叶。3.腿或手指等过分叉开。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成语评论

肌劈理解」到底是啥意思?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明第一次组装乐高,照着说明书把零件分门别类,再一步步拼接。他说:“这就叫肌劈理解吧?拆开看细节,再拼出整体。”你看,这个词说的就是把复杂东西拆解清楚,再系统化掌握的能力。

有人问:这和普通分析有啥区别?举个例子:切五花肉时,普通人可能直接下刀,但老师傅会先观察纹理,顺着肌肉走向下刀,既省力又整齐。肌劈理解不只是拆分,更是找到事物内在的逻辑脉络。好比解题时,学霸会先理清题目条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套公式。

工作中怎么用这个能力?比如要策划活动,新手可能直接列流程表,而老手会先画思维导图:目标人群是谁?场地限制有哪些?每个环节如何衔接?这种像解剖似的思考方式,能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混乱。有个市场部同事说:“以前写方案总被驳回,学会肌劈理解后,能把领导模糊的需求拆解成可执行的六个模块。”

有意思的是,这种思维方式还能治拖延症。比如写毕业论文,与其对着空白文档发愁,不如先把大纲切成「文献综述-研究方法-数据分析」几个部分,每部分再细分小目标。就像吃西瓜,切成小块就容易下口了。有个学生分享:“用肌劈法后,3万字的论文两个月就搞定了,以前光选题就能纠结半年。”

个人觉得,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能力尤为重要。网上各种观点满天飞,能快速识别信息的内在逻辑,比单纯记忆更重要。就像看新闻时,先理清事件的时间线、利益相关方、因果关系,就不会被带节奏。有个读者留言:“以前看财经报道总云里雾里,现在会先画关系图,突然就通透了。”

培养这种能力其实有窍门。下次遇到复杂问题,试着用颜色笔在纸上画关联箭头,或者用手机备忘录做层级分类。厨师朋友教过我:处理整条鱼时,记住「去鳞-剖腹-剔骨」的顺序,和解决工作难题其实是同一个道理。重要的是养成「先观察结构,再动手处理」的思维习惯。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最近遇到的哪个难题,可以用肌劈理解的方式破解?试着像剥洋葱那样层层分解,或许会有惊喜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质上就是拆解与重构的艺术。

"肌劈理解"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