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n xīn ruò liè
成语解释:比喻极痛心。
成语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腾用伤悼,肝心若裂。”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极痛心
繁体字形:肝心若裂
英文翻译:Heartbreak
肝:人和高等动物的消化器官之一。人的肝在腹腔内右上部,分为两叶。主要功能是分泌胆汁,储藏糖原,调节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的新陈代谢等,还有解毒和凝血作用。也叫肝脏。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裂:[liè]1.破而分开;破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分裂。破裂。决裂。裂纹。裂开。四分五裂。手冻裂了。2.叶子或花冠的边缘上较大较深的缺口。[liě]东西的两部分向两旁分开:衣服没扣好,裂着怀。
“肝心若裂”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吓人,但它的意思其实很直白——形容极度悲痛或焦虑,仿佛肝脏和心脏都要裂开一样。比如,一个人突然得知亲人遭遇意外,可能会瞬间感觉“肝心若裂”,整个人被情绪淹没,连呼吸都变得困难。这时候的痛,不是生理上的伤口,而是心理上的重击。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成语是不是太夸张了?现实中真有人会“肝心若裂”吗?其实,成语的价值就在于用极致化的语言传递情感。比如古代战争故事里,士兵看到战友阵亡,那种瞬间的崩溃感,用“肝心若裂”描述再贴切不过。现代人虽然生活平稳,但遇到重大打击时,比如失业、背叛或失去重要机会,类似的情绪依然存在。
举个例子:小张辛苦准备了半年的项目被临时取消,他瘫坐在办公室,脑子里一片空白,胸口像压了一块巨石。同事问他怎么了,他只能摇头苦笑——这种状态,不就是“肝心若裂”的缩影吗?不过有趣的是,这种剧烈的情绪往往也是触底反弹的开始。小张后来转行做自由职业,反而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赛道。
我个人觉得,“肝心若裂”的体验虽然痛苦,却像一场暴雨冲刷后的天空,反而让人的内心更清晰。它提醒我们:情感没有对错,重要的是如何面对。与其强行压抑,不如承认痛苦的存在,给自己时间去消化。毕竟,裂开的缝隙里,也可能透进光来。
再比如,老李创业失败欠下债务,整夜失眠到头发大把脱落。但正是这种“肝心若裂”的压力,逼着他重新梳理资源,最终用轻资产模式东山再起。成语背后的智慧,或许就在于它既承认了现实的残酷,也暗含着突破的可能——就像陶器修补后的金缮工艺,裂痕本身也能成为新的美学。
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让人“肝心若裂”的时刻。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极致的情绪体验,反而能帮我们筛选出真正重要的人和事。那些在低谷时伸手拉你一把的朋友,那些痛苦中依然坚持的微小选择,往往会在未来连成意想不到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