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àn
  • li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sī luàn liàng

成语解释:犹胡思乱想。

成语出处:宋·苏辙《龙川别志》卷下:“慈圣意不怿,曰:‘皇亲辈皆笑太后欲于旧涡寻兔儿。’闻者惊惧,皆退数步立。独琦不动,曰:‘太后不要胡思乱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毫无收益的思想

繁体字形:胡思亂量

英文翻译:make blind and disorderly conjectures

胡思乱量的意思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乱:1.没有秩序和条理:乱七八糟。2.武装骚扰:兵乱。叛乱。3.使混乱;使紊乱:捣乱。以假乱真。4.任意;随便:不许乱扔纸屑。

量:[liàng]1.测量东西体积多少的器物。如升、斗等。2.限度:胆量。力量。3.数量:降雨量。产量。4.估计;衡量:量力而行。5.哲学范畴。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即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如多少、大小、高低、轻重、快慢等。[liáng]1.用器具确定东西的多少、长短或其他性质:量地。量血压。2.估计;衡量:打量。思量。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盯着窗外的云发愣时,突然担心手机是不是落在公交车上;明明只是咳嗽两声,却开始百度搜索"喉咙痛是不是癌症前兆"——这些场景就是典型的"胡思乱量"(应为"胡思乱想")。这个成语形容人脱离现实地胡乱猜想,就像拿着放大镜找蚂蚁,结果把地板缝里的灰尘都当成了外星生物。

"胡思乱量"和正常思考有什么区别呢?举个例子:小王收到领导说"来趟办公室"的消息,他先想到工作失误,接着猜测要被降薪,最后甚至担心失业。而实际情况是领导想让他负责新项目。这种由单一信号引发连锁臆想的状态,就像用火柴点燃了整片草原。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思维漩涡?现代人接收的信息量是三十年前的230倍,但大脑处理机制并未进化得这么快。就像给老式收音机接上5G信号,难免会产生杂音。特别是当面对不确定因素时,大脑会本能地启动"生存预警系统",通过穷举可能性来寻求安全感。

最近遇到个有趣案例:李阿姨总怀疑邻居偷她家电,直到社区装智能电表才发现是冰箱老化耗电。这个误会持续了半年,期间她甚至买了三把门锁。这说明胡思乱量往往源于信息不对称,就像在黑暗房间里找开关,摸到窗帘绳就以为是毒蛇。

个人认为这种现象折射出当代人的认知焦虑。就像手机电量低于50%就心慌,我们总想给每个疑问都充满"确定性电量"。但生活不是数学题,有些事需要学会与模糊共处。下次当"假如..."的念头开始繁殖时,不妨试试"五分钟法则":五分钟后这件事还重要吗?五天后呢?五年后呢?

需要警惕的是,长期沉浸在这种思维模式可能影响判断力。有个实验让两组人预测天气:A组只看气象数据,B组还要考虑"会不会有外星飞船改变气流"。结果B组的准确率低了37%。这告诉我们,保持适度想象力是智慧,过度发散则可能变成思维雾霾。

黄昏的公园常见这样的画面:老人们下棋时从容落子,年轻人却对着手机屏幕眉头紧锁。或许当我们学会区分"可能性"与"必然性",就像区分云朵和棉花糖,那些无谓的猜想就会像晨雾遇见阳光般自然消散。毕竟,真实的生活不在臆想的平行时空里,而在此时此刻的呼吸间。

"胡思乱量"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