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gē yě diào

成语解释:指下流的歌曲小调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1回:“牛浦回家,问着他,总归不出一个清帐,口里只管之乎者也,胡歌野调,胡支扯叶。”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胡謌野調

英文翻译:Hu Ge and ye Diao

胡歌野调的意思

胡:1.中国古代称北边的或西域的民族:胡人。胡服。胡姬(西域出生的少女)。胡越(“胡”在北方;“越”在南方,喻疏远、隔绝)。2.泛指外国或外族的:胡椒。胡瓜(黄瓜)。胡琴。胡笳(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管乐器)。3.乱,无道理:胡来。胡闹。胡吹。胡言乱语。4.文言疑问词,为什么,何故:胡不归?“胡取禾三百廛兮?”5.嘴周围和连着鬓角长的须毛:胡须。6.古代指兽类颈下垂肉:“狼跋其胡。”7.巷、小街道称“胡同(tòng)”(用作巷名时,“同”读轻声不儿化)。8.姓。

歌:1.能唱的文辞或歌曲:诗歌。民歌。2.歌唱:载歌载舞。

野:1.野外:旷野。野地。野火。野战。2.界限:视野。分野。3.指不当政的地位(跟“朝”相对):下野。在野。4.属性词。不是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家”相对):野兽。野兔。野菜。野花。野草。5.蛮横不讲理;粗鲁没礼貌:野蛮。粗野。撒野。这人说话太野。6.不受约束:野性。放了几天假,心都玩野了。7.姓。

调:[diào]1.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2.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3.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4.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5.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6.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7.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8.调动:岗位调整。9.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10.调查:调研。内查外调。11.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12.调换:调座位。[tiáo]1.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2.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3.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4.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5.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6.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7.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zhōu]朝,早晨:《广韵·平尤》:“调,朝也。”

成语评论

什么是"胡歌野调"?这个成语常被误解为描述随性创作的乐曲,其实它的核心含义更微妙。"胡歌"指代非正统的曲调,"野调"则强调未经雕琢的演唱方式,合起来既形容非主流音乐形式,也比喻突破常规的创作态度。

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小明把洗碗时叮当响的碗碟声编成打击乐,朋友们笑称这是"胡歌野调",却都跟着节奏拍手打拍子。这里既保留了原成语的"非传统"特质,又展现出创新带来的趣味性。

有人可能会问:用这个成语会显得不专业吗?其实关键在于语境。当设计师将废弃轮胎改造成公园座椅时,称其"带着胡歌野调的创意",既点明了突破常规的尝试,又暗示着有待完善的空间,反而比直白批评更显智慧。

我曾在古镇见过民间艺人用铁皮桶和竹筒制作乐器,那种混搭音色初听怪异,细品却充满生命力。这让我想到,真正的"胡歌野调"往往诞生于资源限制下的创造力迸发,比精雕细琢的作品更具原始感染力。

现代职场中,实习生用表情包做项目汇报算不算"胡歌野调"?当这种形式确实推动了信息传递效率时,看似离经叛道的方法反而可能开辟新路径。但要注意分寸,就像再特别的调味料也不能取代主食材。

下次听到出人意料的作品时,不妨先说"这个胡歌野调挺有意思",既认可创新勇气,又保留评价余地。语言就像调色盘,成语用得好,能让表达既有文化底蕴又不失鲜活趣味。

"胡歌野调"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