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zhù gǔ sè
成语解释:胶:用胶粘住;柱:瑟上调音用的短木;鼓:弹奏;瑟:一种古乐器。用胶把柱粘住;再去弹瑟;比喻拘泥固执而不知变通。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繁体字形:膠柱皷瑟
英文翻译:stick to old ways stubbornly in the face of changed circumstances
胶:1.某些具有黏性的物质,用动物的皮、角等熬成或由植物分泌出来,也有人工合成的。通常用来黏合器物,如鳔胶、桃胶、万能胶,有的供食用或入药,如果胶、阿胶。2.用胶粘:胶柱鼓瑟。镜框坏了,把它胶上。不可胶于成规。3.像胶一样黏的:胶泥。4.指橡胶:胶皮。胶鞋。胶布。5.姓。
柱:1.柱子,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用木、石或钢筋混凝土制成。2.像柱子的东西:冰柱。水柱。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瑟:古代弦乐器,像琴。现在所用的瑟有两种,一种有二十五根弦,另一种有十六根弦。
“胶柱鼓瑟”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挺贴近生活。咱们先举个实际例子:比如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有人坚持必须完全按照五年前的老流程执行,即使市场环境早已变化,也不愿调整任何细节。这时候同事可能会私下嘀咕:“这方案也太胶柱鼓瑟了吧?”
为什么说这种情况是胶柱鼓瑟呢?因为这个成语原本描述用胶水粘住瑟(古琴)上调音的柱子,导致音高无法调整。映射到现代,就是守着死规矩不知变通。就像智能手机时代还要求员工必须用传真机发文件,这种操作就是典型的“胶柱鼓瑟”。
再来看个日常场景:社区组织垃圾分类活动,老王坚持必须用他设计的三十页分类手册,反对使用更简便的智能扫码教程。邻居劝他:“时代在进步,咱们也得跟着变,别太胶柱鼓瑟啦。”这种对话里,成语既点出了问题,又避免了直接批评的尴尬。
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胶柱鼓瑟?我的观察是:保持对变化的敏感度很重要。就像做菜,菜谱是参考而不是圣旨,根据灶火大小、食材新鲜度灵活调整才是真本事。工作中也同理,KPI考核标准应该随团队状态动态优化,死守固定模板反而可能打击积极性。
有趣的是,胶柱鼓瑟有时会披着“坚守原则”的外衣出现。比如有位老师始终坚持手写板书,认为多媒体教学影响学生专注力。这个案例里,传统方式确有优点,但完全拒绝尝试新工具是否也算某种程度的胶柱鼓瑟?或许平衡点在于:守内核,改形式。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的警示意义在人工智能时代反而更凸显。就像自动驾驶技术迭代过程中,既需要遵守安全底线,又要敢于突破既定框架。那些在变革中既能守住核心价值,又能灵活调整策略的个人或组织,往往才是真正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