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éng bù chèn guān
成语解释:才能跟职位不相称。
成语出处:《汉书·刑法志》:“德不称位,能不称官。”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不称职
繁体字形:能不稱官
英文翻译:Incompetence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秤”。
官:1.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2.指属于政府的或公家的:官办。官费。3.公共的;公用的:官道。官厕所。4.姓。5.器官:五官。感官。
“能不称官”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力不足却担任了超出自身水平的职位,像小马拉大车,跑起来费劲还容易翻车。比如有人刚学会做PPT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结果团队业绩一落千丈,这就是典型的“能不称官”。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德不配位”有什么区别?其实两者很像,但“能不称官”更侧重实际工作能力的欠缺。举个例子,三国时期的马谡熟读兵书却被派去守街亭,最终失守——他的理论知识再强,实战能力却不足以承担统帅职责,这就是能力与职位脱节的教训。
那有没有反例呢?当然有。比如汉朝的周勃原本是个吹鼓手,后来成为大将军,表面看像“能不称官”,但他其实在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这说明职位与能力的匹配需要动态看待,关键要看是否有持续成长的空间。
现实中这种现象为何屡见不鲜?很多企业提拔员工时容易陷入“功劳陷阱”:把销售冠军直接升为区域总监,结果他擅长谈客户却不擅长带团队。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这样的案例:技术大牛当上CTO后,因为缺乏管理经验,导致团队流失率飙升。这提醒我们:升职前需要评估新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
如何避免“能不称官”?个人认为,建立“能力阶梯”很重要。就像游戏里的角色升级需要经验值,职场晋升也应该设置明确的技能考核。比如从程序员升技术主管,不仅要会写代码,还要考核项目管理、沟通协调等软实力。有些公司推行的“双通道晋升”(技术岗与管理岗分开评级)就是不错的解决方案。
换个角度看,“能不称官”有时也是机会的敲门砖。就像跳水运动员全红婵,14岁参加奥运会看似“经验不足”,但超强的天赋让她抓住了机遇。关键是要有快速学习的能力和容错空间。不过这种案例属于特例,对大多数人来说,稳扎稳打才是正道。
观察身边那些游刃有余的职场人,他们往往有个共同点:提前储备下一岗位需要的能力。比如普通员工时期就开始学习数据分析,主管阶段主动参与跨部门协作。这种“能力先行”的策略,就像给汽车提前加油,等到上坡时自然动力十足。
最后想说的是,与其担心自己“能不称官”,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能力提升的节奏上。就像种庄稼要顺应节气,职业发展也需要把握成长周期。当我们发现能力与岗位出现明显断层时,主动寻求培训或轮岗,远比硬撑更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