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éng yán shàn biàn
成语解释:善:擅长;辩:辩论。形容很会说话;善于辩论;口才好。
成语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若得能言巧辩之士,说他归降。”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人善于言辩
繁体字形:能言善辯
英文翻译:be skilled in debate
能:[néng]1.能力;才干:技能。能耐。无能之辈。2.能量的简称。3.有能力的:能人。能手。能者多劳。这几个人就数他能。4.a)“能”表示具备某种能力或达到某种效率,“会”表示学得某种本领。初次学会某种动作用“会”,恢复某种能力用“能”:小弟弟会走路了。他病好了,能下床了。具备某种技能可以用“能”,也可以用“会”:能写会算。达到某种效率,用“能”,不用“会”:她一分钟能打一百五十个字。b)名词前面文言可以用“能”,白话只用“会”:能诗善画。会英文。会象棋。c)跟“不…不”组成双重否定,“不能不”表示必须,“不会不”表示一定:你不能不来啊!。他不会不来的。在疑问或揣测的句子里都表示可能:他不能(会)不答应吧?d)对于尚未实现的自然现象的推测,用“能(够)”,不用“可(以)”:这雨能下长么?e)用在跟某些动词结合表示被动的可能性时,用“可”,不用“能”:我们是不可战胜的。[nài]1.同“耐”。2.姓。
言:1.话:言语。语言。格言。诺言。发言。有言在先。言外之意。2.说:言之有理。畅所欲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3.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言诗。万言书。全书近二十万言。4.姓。
善: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善举。善事。心怀不善。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善。劝善规过。3.良好:善策。善本。4.友好;和好:友善。相善。亲善。5.熟悉:面善。6.办好;弄好:善后。善始善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于:善战。多谋善断。8.好好地:善自保重。善为说辞。9.容易;易于:善变。善忘。10.姓。
辩:争论;说明是非、真假:能言善辩。不容分辩。
提到“能言善辩”,许多人会联想到口若悬河的演讲者或舌战群儒的辩论高手。但能言善辩究竟意味着什么?举个例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舌战群儒”的典故,短短几句话化解了东吴文臣的刁难——这不仅仅是语言技巧的胜利,更是逻辑清晰、反应敏捷的综合体现。
有人可能会问:“能言善辩是否等于话多?”实则不然。成语“妙语连珠”就给出了答案:某次外交会议上,发言人用“风物长宜放眼量”回应尖锐提问,既避免了正面冲突,又传递了深层态度。这证明真正的能言善辩在于精准输出,而非单纯堆砌辞藻。
生活中如何培养这种能力?观察“滔滔不绝”这个成语的现代演绎就能发现端倪。比如直播带货的主播,他们不仅需要流利介绍产品特性,更要随时应对观众提问,这种持续输出能力往往建立在充分准备和场景模拟的基础上。但需注意,滔滔不绝若缺乏重点,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关于能言善辩的误区,成语“对答如流”给了重要启示。某科技公司产品发布会上,工程师面对专业性质疑时,没有使用复杂术语,而是用“就像手机充电,我们的技术让效率提升三倍”这样生活化的比喻完成解答。这说明优秀的表达应当建立在对听众认知水平的准确判断之上。
个人看来,能言善辩的核心价值不在于战胜他人,而在于建立有效沟通。就像“举重若轻”这个成语描述的状态:把复杂概念转化为易懂表达的能力,远比华丽的修辞更重要。尤其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快速抓住问题本质并清晰传递观点,已经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软实力。
培养这种能力不妨从日常对话开始练习。比如在工作会议中尝试用“总而言之”“换句话说”等过渡语梳理逻辑,或者在社交场合主动创造三分钟即兴发言机会。语言就像肌肉,越锻炼越灵活。重要的是保持开放心态,把每次交流都当作打磨表达能力的实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