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é
  • jiān
  • kǒu
  • kuà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é jiān kǒu kuài

成语解释:尖:尖锐,锋利。快:锐利,爽快。形容口舌伶俐,说话爽快。也指说话尖刻,不肯让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独角牛》第二折:“山海也似冤仇,我和他劈什么排,不是我舌尖口快。”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舌尖口快

英文翻译:A sharp tongue

舌尖口快的意思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尖:1.末端细小;尖锐:把铅笔削尖了。尖下巴颏儿。2.声音高而细:尖声尖气。尖嗓子。3.(耳、目、鼻子)灵敏:眼尖。耳朵尖。他鼻子尖得很,有一点异味都闻得出。4.使嗓音高而细:她尖着嗓子喊。5.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笔尖儿。针尖儿。刀尖儿。塔尖。6.出类拔萃的人或物品:尖儿货。姐妹三个里头就数她是个尖儿。7.吝啬;抠门儿:这人可尖了,一点儿亏也不吃。8.尖刻:他嘴尖,说话不留情面。9.姓。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快:1.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快车。快步。又快又好。他进步很快。2.快慢的程度:这种汽车在柏油路上能跑多快?3.赶快:快来帮忙。快送医院抢救。4.快要;将要:你再等一会儿,他快回来了。他从事教育工作快四十年了。5.灵敏:脑子快。眼疾手快。6.(刀、剪、斧子等)锋利(跟“钝”相对):菜刀不快了,你去磨一磨。7.爽快;痛快;直截了当:快人快语。8.愉快;高兴;舒服:快感。拍手称快。大快人心。9.旧时指专管缉捕的差役:捕快。马快。10.姓。

成语评论

舌尖口快”这个成语到底该用在哪儿?举个例子:小张在办公室开会时,看到同事的方案有明显漏洞,脱口而出:“这个数据模型连小学生都能看出问题!”会议室瞬间鸦雀无声。这种不假思索的直率发言,既展现了专业敏感度,也暴露了沟通方式的缺陷。

为什么人们容易“舌尖口快”?观察发现,当情绪积累到临界点时,大脑的理性审核机制会暂时失灵。就像烧水壶达到沸点必然鸣响,人在焦虑或兴奋状态下,语言表达会进入“自动驾驶模式”。上周我在地铁里就目睹过类似场景:两位乘客因拥挤发生摩擦,穿灰西装的先生突然提高声量:“你这人怎么像沙丁鱼罐头里的鱼骨头!”这个既生动又扎心的比喻,反而让周围乘客笑出了声,意外化解了紧张气氛。

如何在真诚与得体间找到平衡点?我曾在志愿者活动中遇到位说话特别直的阿姨。当她发现新人操作失误时,会先说“这个消毒步骤让我想起第一次烤焦蛋糕的经历”,再用演示取代指责。这种“三明治沟通法”——幽默开场+实质内容+积极鼓励,既传递了关键信息,又守护了对方的尊严。

有个有趣现象:电子时代反而放大了“舌尖口快”的传播力。微信群里的未加修饰的语音消息,朋友圈随手转发的尖锐评论,都在以光速扩散。上个月某科技公司就因员工在社交平台吐槽客户“笨得像树懒”,导致股价当日波动2.3%。这提醒我们,舌头虽软,说出的话却可能变成数字世界里的钢筋混凝土。

从个人经验看,培养“三秒缓冲期”是个有效方法。每当要说重要或敏感内容时,我会假装手指碰到虚拟的暂停键,让话语在唇齿间多停留片刻。上周邻居抱怨我家狗狗叫声,原本要冲口而出的“你家孩子半夜哭闹怎么不说”,在缓冲后变成了“看来我们需要共同研究下隔音方案”。这个转变让矛盾顺利转化为合作契机。

语言就像随身携带的乐器,既可能奏出令人愉悦的旋律,也可能发出刺耳的噪音。掌握“舌尖口快”的度,本质上是在训练自己成为生活的即兴演奏家,知道什么时候该激情独奏,什么时候该配合和声。毕竟,真诚不需要以伤害为代价,正如明亮的阳光也需要云层过滤才能滋养万物。

"舌尖口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