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ě
  • shēn
  • b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ě shēn tú bào

成语解释:舍:放弃;报:报答。接受了别人的大恩惠,牺牲生命也要报答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鸣凤记·物公劾奸》:“剩此微躯,皆赖天恩庇;舍身图报,如何敢埈巡回避。”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捨身圖報

英文翻译:Sacrifice chart

舍身图报的意思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图:1.用绘画表现出来的形象;图画:地图。蓝图。绘图。插图。制图。看图识字。2.谋划;谋求:图谋。力图。3.贪图:唯利是图。不能只图省事,不顾质量。4.意图;计划:良图。宏图。5.绘;画:绘影图形。6.姓。

报:1.传达;告诉:报告。报名。2.传达新闻、消息的文字或信号:报纸。捷报。电报。3.某些刊物:周报。学报。4.报答;报复:报恩。报仇。报应。

成语评论

舍身图报”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和“知恩图报”有相似之处,核心在于“为了回报他人而甘愿付出代价”。比如古装剧里常出现这样的情节:一个穷书生被富商救了一命,后来富商遭仇家陷害,书生冒着被杀的风险潜入官府偷证据,最终帮恩人洗清冤屈。这种“豁出命去报恩”的行为,算不算典型的“舍身图报”?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极端的报恩方式吗?”其实,成语背后的逻辑更多是强调“情义的价值大于个人安危”。比如疫情期间,一位护士在封城期间主动留守医院,连续三个月没回家,只为兑现对患者的承诺。她说:“当初我母亲重病时,是陌生人献血救了她,现在轮到我去帮助别人了。”这种跨越时间的回报,正是“舍身图报”精神的现代延伸。

不过,这种无私付出是否值得提倡?我个人认为,善意传递本身是正向的,但需要平衡“奉献”与“自我保护”。就像那位护士的例子,她的选择感动了社会,但如果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健康崩溃,反而可能影响更多患者。真正的“舍身图报”不该是单方面的牺牲,而应该像接力赛——接受帮助的人再把善意传递给下一个人,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区里退休的王大爷常年免费教孩子书法,起因是三十年前他的老师曾自掏腰包给他买笔墨。有人问他为什么坚持十几年,他笑道:“我这叫‘分期付款还人情’。”你看,报恩未必要“舍身”,用自己擅长的方式持续回馈,反而能让善意流动得更久远。

成语的价值在于启发思考,而非框定行为。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帮助的人,或许可以想想:除了“豁出一切”,是否还有更智慧的方式传递温暖?就像点亮一盏灯,既能照亮他人,也不必让自己留在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