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èi
  • rě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è lì nèi rěn

成语解释:色:神色;历:历害;内:内心。荏:软弱;怯懦。形容外表严厉强硬;内心怯懦软弱。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色厲内荏

英文翻译:appear to be tough outwardly , be timid inwardly

色厉内荏的意思

色:[sè]1.颜色:红色。绿色。2.脸上的表情:喜形于色。色厉内荏。3.情景;景象:景色。荷塘月色。4.种类:各色货品。花色齐全。5.质量:成色。足色。6.情欲。7.妇女的美好容貌:姿色。色艺双绝。[shǎi]同“色(sè)”。用于一些口语词,如“落(lào)色”“捎(shào)色”等。

厉:1.严格:厉行节约。2.严肃;猛烈:正言厉色。雷厉风行。3.古又同“”。4.古又同“”。5.古又同“”。6.古又同“癞(lài)”。

内:[nèi]1.里面,与“外”相对:内部。内外。内定。内地。内阁。内行(háng)。内涵。2.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内人。内亲。内弟。3.亲近:内君子而外小人。[nà]古同“”,收入;接受。

荏:1.即白苏。参同“”2.软弱:色厉内荏。

成语评论

色厉内荏”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描述的现象其实随处可见。举个例子:办公室里有个同事,每次开会都拍桌子瞪眼,坚持自己的方案“绝对没问题”,可一旦被追问细节,马上支支吾吾、眼神躲闪。这时候你可能会想:“他到底在怕什么?”

为什么有些人外表强硬,内心却虚得不行?其实这就像气球——吹得越大,越怕被针扎。比如小区门口总爱训斥保安的业主大叔,表面威风凛凛,但听说他连自家孩子的家长会都不敢参加。这种反差背后,往往藏着对自己的不自信,或者想用“凶巴巴”的外壳掩盖弱点。

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不是全无好处。有个朋友曾分享:“刚创业时,我硬着头皮装出‘一切尽在掌握’的样子,结果客户真以为我很专业,反而给了我成长时间。”你看,适度的“色厉内荏”就像新手司机的临时驾照,关键是要尽快补足真实力。

不过话说回来,总靠虚张声势终究会露馅。就像去年爆红的某网红餐厅,装修豪华、广告铺天盖地,结果菜品难吃到被网友群嘲。这种例子提醒我们:真正的底气,永远来自内在的扎实。与其费力表演“我很强”,不如把精力用在打磨真本事上。

生活中遇到“色厉内荏”的人怎么办?我的经验是:多观察少拆穿。就像对待炸毛的猫,顺毛捋比硬碰硬更有效。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软肋,能看透表象却不戳破,既是智慧,也是善意。说到底,我们谁没有过“心里发虚还要强撑”的时刻呢?

下次看到有人嗓门大、动作夸张时,不妨试着理解背后的不安。与其批评他们“外强中干”,不如想想:如果换作自己,能否做得更好?这种换位思考,或许能让我们更宽容地看待人性的复杂面,同时提醒自己——真实的强大,从来不需要靠虚张声势来证明。

色厉内荏的造句

  1. 造句 别怕,那个家伙色厉内荏。
  2. 造句 原来都知道我的婚姻状况,都知道不的色厉内荏。
  3. 造句 联名可以壮胆,可以虚张声势,色厉内荏者尽如此。
  4. 造句 帝国主义的爪牙不少是色厉内荏的家伙。
  5. 造句 我希望你改变你的这种色厉内荏的坏习惯。
  6. 造句 他跑遍租界的各处,观察了帝国主义爪牙的色厉内荏的窘态。
  7. 造句 你为什么要如此的色厉内荏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样对你自己很不好吗?
  8. 造句 他是色厉内荏,你不要怕他。
  9. 造句 如今骑虎难下,他只好色厉内荏地说:"好!让我来!"。
  10. 造句 色厉内荏,不过是想把水搅混。

"色厉内荏"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