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é
  • shàng
  • shēng
  • zh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ié shàng shēng zhī

成语解释:节:竹子分枝长叶的地方。枝节上又生出枝桠。比喻在不应出现问题的地方又产生了新问题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书》:“读古人书,直是要虚著心,大著肚,高著眼,方有少分相应,若左遮右拦,前拖后拽,随语生解,节上生枝,则更读万卷书,也无用处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意料之外的事

繁体字形:節上生枝

英文翻译:one complication after another

节上生枝的意思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枝:[zhī]1.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3.古同“”,支持,分支。[qí]古同“”,岔。

成语评论

节上生枝”这个成语,原意是指植物的茎节处又长出新的枝叶,后来常被用来比喻事情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原本没有预料到的额外问题或复杂情况。比如工作中,当你正在处理一项紧急任务时,领导突然要求你同时整理半年前的会议记录,这就是典型的“节上生枝”——原本的计划被打乱,需要应对新的挑战。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总用“节上生枝”来形容意外状况?其实这个比喻非常生动。想象一棵竹子,如果每长高一节就突然横向分叉,不仅影响生长方向,还会让整株植物显得杂乱。这和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故何其相似!比如朋友约你周末郊游,你却临时被要求加班,原定的放松计划就像被“分叉的竹节”打乱了节奏。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准备开间奶茶店,装修到一半时物业突然要求增加消防设施。这属于“节上生枝”吗?当然是!但换个角度看,这个意外要求反而让店铺更符合安全规范。这说明“节上生枝”未必全是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转化危机——就像修剪植物时,巧妙处理新生的枝桠反而能塑造更美的造型。

在项目管理中,“节上生枝”现象尤为常见。比如开发APP时,测试阶段突然发现用户隐私协议需要重新修订。这时候团队需要像园丁一样,既要保证主干进度,又要妥善处理新生的“枝节”。有趣的是,科技公司的敏捷开发方法论,本质上就是为应对这种“节外生枝”而设计的弹性机制。

个人认为,现代人看待“节上生枝”不必过于焦虑。就像自然界的植物,适度的分枝反而能增强抗风能力。工作中遇到的意外状况,往往能暴露出我们忽视的细节;生活中突如其来的变化,也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机遇。重要的是保持像竹子那样的柔韧性——风来则弯,风过则直,顺势而为才能更好地生长。

最后要提醒的是,使用这个成语时要注意语境。比如形容别人“总是节上生枝”可能带有抱怨意味,但如果说“这个项目难免节上生枝”则更显客观。语言就像植物生长,在不同土壤里会呈现不同形态,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用恰当的养分去培育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