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é jiǎn gōng xíng
成语解释:节俭:节省,节约;躬:亲自。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成语出处:清·顾炎武《骊山行》诗:“贤妇助内咏《鸡鸣》,节俭躬行迈往古。”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节约
繁体字形:節儉躳行
英文翻译:Practice thrift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俭:节省。与“奢”相对:勤俭建国。省吃俭用。
躬:1.自身;亲自:躬逢。反躬自问。躬行实践。2.弯下(身子):躬身下拜。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节俭躬行”这四个字听起来有点老派,但仔细想想,不就是“少花钱多办事”的智慧吗?比如老张总说“钱要花在刀刃上”,家里灯泡坏了,他宁愿自己研究电路也不随便叫师傅,这种“能省则省”的态度让全家养成了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你可能会问:抠门和节俭到底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是否牺牲必要的生活质量——真正的节俭是减少浪费,而不是压抑正常需求。
《朱子治家格言》里那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放在今天特别有意思。朋友小王月薪两万却坚持带饭上班,别人笑他小气,他却算过账:每天省50元外卖钱,一年能多存1万块用来报编程课。这种“精打细算”的智慧,就像手机里的内存清理功能,定期整理才能让生活运行得更流畅。这里藏着个秘密:会花钱比会省钱更重要,就像好钢要用在刀刃上。
最近看到个新闻,某上市公司老板出差坐经济舱,网友分成两派吵翻天。其实这就是“躬行”二字的精髓——节约不是作秀,而是融入日常的习惯。就像外婆那代人补袜子,表面看是为省钱,实则透着对物品的珍惜。现代人买个帆布包反复用三年,何尝不是环保版的“缝缝补补又三年”?当节约变成肌肉记忆,反而能腾出精力追求更重要的东西。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小区里的退休教师老李,收集雨水浇花十年,省下的水费捐了三个山区孩子的午餐。这让我想到“集腋成裘”这个成语,原来零散的节约行为,经过时间沉淀真的能聚沙成塔。现在年轻人流行“断舍离”,看似和节俭矛盾,其实殊途同归——都是在对抗无节制的物欲,寻找更清爽的生活状态。
要说节俭最大的魅力,大概是它能让人活得从容。见过太多月光的同事,也见过存款六位数还骑共享单车的朋友,后者那种“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踏实感,或许就是现代版“俭以养德”的写照。就像手机保持20%电量才敢出门,生活中的“储蓄电量”足够时,面对突发状况才不会手忙脚乱。下次剁手前不妨想想:这钱花出去,是充电还是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