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āo
  • gān 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āo jū gān dú

成语解释:苞苴:蒲包,指赠送的礼物,引申为贿赂;竿牍:竹简为书,指书信,这里特指请托信。指携着礼物带着书信,去探访人。指行贿请托。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列御寇》:“小夫之知,不离苞苴竿牍。”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指走后门

繁体字形:苞苴竿牘

英文翻译:Baoju bamboo slips

苞苴竿牍的意思

苞:1.花没开时包着花骨朵的小叶片:花苞。含苞未放。2.丛生而茂密:竹苞松茂。

苴:[jū]1.大麻的雌珠,开花后能结果实。2.鞋里垫的草。[chá]浮草,枯草:“如彼栖苴”。

竿:竿子:钓竿。立竿见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牍:1.古代写字用的木简。2.公文;书信:文牍。尺牍。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苞苴竿牍”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会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咋用的?”别急,咱们先掰开揉碎了看。这个成语原意是指用财物贿赂官员、托人办事,说白了就是“送礼打点关系”的古代版。举个例子:小明想给自家开的餐馆办个许可证,结果发现流程卡在某个部门迟迟不动,他偷偷塞了个红包给负责人。这事儿要写成古文,大概就是“小明苞苴竿牍以求速成”——你品,是不是味儿挺冲?

等等,这里有个核心问题:现代社会还有“苞苴竿牍”吗?哎,问得好!虽然现在反腐力度大,但个别角落可能还存在类似现象。比如前阵子新闻里那个村主任收礼给人批宅基地,结果被群众举报了。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办事越来越透明化,手机APP都能查进度,这种老套路早就OUT啦!

话说回来,为啥这种成语现在用得少?我琢磨着啊,一来是语言习惯变了,二来是社会环境不同了。古代官场讲究人情往来,现在更看重规章制度。不过换个角度看,“苞苴竿牍”背后的“走捷径”思维,倒是在某些领域还能找到影子——比如家长给老师送购物卡求照顾孩子座位,你说这是不是现代版的“竿牍”?

个人觉得啊,这类成语就像历史照妖镜,照出人性里那点小心思。但咱们得往好处想,现在各种监督渠道越来越完善,连村口大爷都能用抖音曝光违规操作。这种变化说明啥?说明社会在进步嘛!与其偷偷摸摸搞“苞苴竿牍”,不如光明正大按规矩来,你说对不?

最后唠句实在的,语言是面镜子,照出时代的变迁。“苞苴竿牍”这种词虽然用得少了,但它提醒我们:建立公平机制永远比个人打点更重要。下次遇到啥卡壳的事儿,别总想着走偏门,试试正儿八经走流程,说不定效率更高呢!

"苞苴竿牍"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