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ò jí ruò lí
成语解释: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
成语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
繁体字形:若即若離
英文翻译:be neither friendly nor aloof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即:1.靠近;接触: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2.到;开始从事:即位。3.当下;目前:即日。即期。成功在即。4.就着(当前环境):即景。5.姓。6.就是:荷花即莲花。非此即彼。7.就;便:一触即发。招之即来。闻过即改。8.即使:即无他方之支援,也能按期完成任务。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离:1.相距,隔开:距离。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2.离开,分开:分离。离别。离家。离散(sàn)。离职。离异。离间(jiàn)。支离破碎。3.缺少:办好教育离不开教师。4.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5.古同“罹”,遭受。6.古同“缡”,妇女的佩巾。7.〔离离〕形容草木茂盛,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8.姓。
“若即若离”这个成语常被用来形容人际关系中微妙的距离感。比如有人会说:“他俩的关系真让人捉摸不透,明明每天一起吃饭,但聊起心事又总是避重就轻,保持着若即若离的状态。”这种情景就像春天清晨的雾气,看得见却抓不住,既让人好奇又不敢贸然靠近。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态度到底算亲密还是疏远?”其实这正是成语的精妙所在——它描述的是一种动态平衡。就像职场中的导师与新人,导师偶尔指点却不过度干预,新人主动请教但不依赖。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既保护了双方的独立性,又维持了专业指导的可能性。
我曾在书店见过这样的场景:两位读书爱好者总在周末偶遇,他们会默契地推荐书单,却从不追问对方的工作或住址。这种若即若离的交往方式反而让他们的交流更加纯粹。现代社交中,很多人开始意识到:亲密无间未必是唯一的选择,留有呼吸空间的关系往往更长久。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状态并不等同于冷漠。就像公园里晨练的老邻居,每天准时碰面点头微笑,却从不打听彼此家事。这种模式反而消解了人情往来的压力,让社交变得轻松自在。当人们抱怨“社交疲惫”时,或许正是需要学会这种“可进可退”的智慧。
若即若离的智慧同样适用于数字时代。社交媒体上的点赞之交,工作群里的适度互动,都体现着现代人对私人领域的守护。不必每时每刻紧密相连,但关键时刻总能找到连接点,这种弹性或许正是应对信息过载的生存策略。
黄昏时分的咖啡馆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有人带着电脑独坐窗边,服务生恰到好处地续杯却不打扰。这种无声的默契就像成语描绘的状态,既存在关联又互不侵占。当城市生活越发拥挤,懂得在人际交往中留白,反而成了珍贵的相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