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ò hé fú jié
成语解释:比喻两者完全吻合。
成语出处:《孟子 离娄下》:“[舜和文王]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若合符節
英文翻译:as similar as the two halves of a tally
若:[ruò]1.如;好像:安之若素。欣喜若狂。若隐若现。旁若无人。若无其事。2.姓。3.如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4.人称代词。你:若辈。[rě]见〖阿兰若〗、
合:[hé]1.闭;合拢:合眼。笑得合不上嘴。2.结合到一起;凑到一起;共同(跟“分”相对):合办。同心合力。3.全:合村。合家团聚。4.符合:合情合理。正合心意。5.折合;共计:一公顷合十五市亩。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6.应当;应该:理合声明。7.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大战三十余合。8.在太阳系中,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成一直线,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叫做合。9.姓。10.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閤”[gě]1.容量单位,10勺等于1合,10合等于1升。2.量粮食的器具,容量是1合,方形或圆筒形,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
符:1.符节:兵符。虎符(虎形的兵符)。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符。他所说的与事实不符。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符。画了一张符。5.姓。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若合符节"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符节制度。符节是古代调兵遣将的信物,通常剖分为二,两半完全吻合才能生效。现在用来比喻事物完全符合、严丝合缝的状态。
有人会问:"这个成语和'不谋而合'有什么区别?"其实前者强调客观上的精准契合,后者侧重主观上的意见一致。比如考古学家发现青铜器纹饰与文献记载若合符节,这属于事实层面的印证;而团队成员不约而同提出相同方案,则属于思想层面的默契。
举个生活实例:小区新建的儿童乐园,滑梯弧度刚好对应幼童重心位置,防护网间距精确匹配儿童手掌尺寸。这种设计若合符节地贴合儿童身体特征,既保证安全又提升趣味性。这种精准匹配思维,在当下产品设计中尤为重要。
个人认为,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若合符节"的思维方式更具现实意义。就像拼图游戏,找到严丝合缝的匹配点往往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工作中对接需求时,若能像符节般准确理解对方意图,能大幅提升协作效率。但也要注意,过度追求完全契合可能限制创新空间。
观察自然界的共生关系,珊瑚与虫黄藻的协作堪称典范。珊瑚提供住所,藻类制造养分,二者的物质交换若合符节般精确。这种历经亿万年演化形成的默契,提示我们:真正的契合需要时间沉淀与相互适应。
回到日常交往,有时不妨把"若合符节"视为动态过程而非静态结果。就像齿轮磨合,初期的些许摩擦可能正是达成深度契合的必经之路。理解这种渐进性,或许能更从容地处理人际关系中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