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dà chóu shēn
成语解释:形容经历过长期受剥削受压迫的艰苦生活。
成语出处:陈残云《山谷风烟》第四章:“在山路上,二柱很少讲话,冯均却摸到他一点~的家底。”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很大的仇恨
繁体字形:苦大讎深
英文翻译:have suffered bitterly in the old society and have a deep class hatred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仇:[chóu]1.仇敌:疾恶如仇。同仇敌忾。2.仇恨:结仇。血泪仇。他们两家有仇。[qiú]姓。
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跟“浅”相对,2.—3.同):深耕。深山。这院子很深。4.深度:这里的河水只有三尺深。这间屋子宽一丈,深一丈四。5.深奥:由浅入深。这本书很深,初学的人不容易看懂。6.深刻;深入:深谈。影响很深。7.(感情)厚;(关系)密切:深情。两人的关系很深。8.(颜色)浓:深红。深绿。颜色太深。9.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深秋。夜已经很深了。10.很;十分:深知。深信。深恐。深表同情。深有此感。11.姓。
提到"苦大仇深"这个成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场景?是古装剧中主角背负血海深仇,还是现代人用夸张语气吐槽生活压力?其实这个成语原本形容的是极深的仇恨和痛苦,但如今的使用场景早已发生变化。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张三在部门会议上说"我对这个项目真是苦大仇深",其实想表达工作压力大。这种误用就像给手机贴金箔——看似华丽,实则影响正常功能。成语本意特指因长期压迫产生的深刻仇恨,比如《史记》记载商纣王暴政时期,"百姓苦大仇深,如处水火"。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用错这类成语?观察发现,年轻群体更倾向用夸张表达宣泄情绪。就像用"社畜"自嘲工作状态,用"苦大仇深"吐槽日常烦恼,本质是寻求情感共鸣。但这种语言习惯就像给咖啡加太多糖——甜味盖住了原本的醇香。
如何在保留语言趣味性的同时准确表达?不妨试试场景化替换。想吐槽工作压力,可以说"这个项目让我头秃";描述历史故事时,用"杨家将世代守卫边关,对辽兵入侵苦大仇深"就更贴切。就像炒菜掌握火候,用词精准才能更好传递真实情感。
有个有趣现象:00后群体创造的新词"emo",某种程度上承担了"苦大仇深"的情绪表达功能。这种语言迭代就像手机系统更新——核心功能不变,操作界面更符合时代需求。当我们理解成语的本真含义,反而能更自由地玩转语言,就像知道水墨画的留白技法后,创作现代插画时更有章法。
语言就像流动的江河,既有传承千年的河床,也有不断汇入的新支流。下次听到有人说"我对早起苦大仇深",不妨会心一笑,毕竟这种充满时代感的误用,本身就在讲述着语言演变的故事。重要的是保持对文字根源的敬畏,同时享受创新表达的乐趣,就像老树发新芽,既有根基又有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