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kǔ jìn tián lái
成语解释: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
成语出处: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三折:“你休烦恼,少不的先忧后喜,苦尽甜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苦儘甛來
英文翻译:bitterness ends and happiness begins
苦:1.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跟“甘、甜”相对):苦胆。这药苦极了。2.难受;痛苦:苦笑。艰苦。愁眉苦脸。苦日子过去了。苦尽甘来。3.使痛苦;使难受:一家五口都仗着他养活,可苦了他了。4.苦于:苦旱。苦夏。5.有耐心地;尽力地:苦劝。苦干。苦思。勤学苦练。6.除去得太多;损耗太过:指甲剪得太苦了。这双鞋穿得太苦了,不能修理了。7.姓。
尽:[jìn]所有的:尽数。尽人皆知。[jǐn]1.力求达到最大限度:尽早。尽着平生的力气往外一推。尽可能地减少错误。2.(有时跟“着”连用)表示以某个范围为极限,不得超过:尽着三天把事情办好。3.(有时跟“着”连用)让某些人或事物尽先:先尽旧衣服穿。单间房间不多,尽着女同志住。4.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前面,跟“最”相同:尽前头。尽北边。5.尽自:这些日子尽下雨。事情已经过去了,尽责备他也无益。
甜:1.像糖和蜜的味道(跟“苦”相对):这西瓜真甜。话说得很甜。2.形容舒适、愉快:他睡得真甜。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苦尽甜来”这四个字听起来像一碗刚出锅的中药——入口涩得皱眉,咽下去却回甘。比如老张在巷口开了二十年早点铺,凌晨三点揉面、油锅烫得手臂起泡,去年终于攒够钱把孩子送进了大学。他说:“这日子啊,熬着熬着就透亮了。”
有人可能要问:非得先吃苦才能尝到甜头吗?其实这个成语藏着个生活辩证法。就像春耕时节的农夫,弯腰插秧时满腿泥泞,但若不肯弯腰,秋天哪来金灿灿的稻浪?我邻居家的程序员小伙,连续三个月加班改bug,有天突然发现自己的代码被大厂开源项目收录,那种喜悦比蜂蜜水还沁人心脾。
现代社会的“苦”常换了包装。刚入职的实习生整理三个月报表,突然被总监点名参与新项目;健身房里咬牙完成最后一组深蹲,第二天发现牛仔裤变松了。这些时刻都在印证:苦与甜不是对立面,而是同条流水线上的上下游工序。
我倒觉得这个成语最妙在“尽”字。就像烧开水时的那个临界点,咕嘟声突然转为沸腾。去年学油画时,前二十张习作丑得不敢示人,第二十一张突然就能捕捉到光影的流动。这个转折点往往藏在坚持的缝隙里,等量变攒够质变。
在凡事求快的时代,“苦尽甜来”像个温柔的刹车片。它提醒我们给时间以时间,就像茶树要在云雾里浸够时辰才能吐露芬芳。那些外卖迟到的三十分钟、方案被推翻重做的夜晚,或许都在默默蓄力,等待某个阳光正好的午后兑现成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