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tiān jí dì
成语解释:荆、棘:带刺的灌木。天地间到处是荆棘。比喻处境艰险;障碍重重。
成语出处:清 壮者《扫迷帚》:“一事不能做,寸步不能行,荆天刺地,生气索然。”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困难重重
繁体字形:荆天棘地
英文翻译:Bramble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棘:1.酸枣树,落叶灌木。有刺,果小味酸。种子供药用,治神经衰弱等。树可作嫁接大枣树的砧木。2.带刺草木的通称:荆棘。3.刺;扎:棘手。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荆天棘地”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字面上是“天上长满荆棘,地上遍布尖刺”,但实际上,它常用来形容处境艰难、困难重重的环境。比如有人会说:“创业初期真是荆天棘地,每天都要解决一堆突发问题。”这时候你就能明白——原来他们正经历一段特别不容易的阶段。
为什么用“荆棘”来比喻困难?其实这和古人的生活经验有关。荆棘丛生之地,不仅行走困难,还可能被划伤,这种直观的“障碍感”被用来映射精神或现实中的困境。比如有人描述职场竞争:“这个行业看似机会多,实则荆天棘地,新人很容易碰壁。”这样的表达,是不是比单纯说“很难”更生动?
有个有趣的现象:这个成语常出现在转折语境中。比如:“虽然现在荆天棘地,但只要熬过这三个月,市场就会回暖。”这里藏着中国人的处世智慧——承认困难存在,但更强调突破的可能性。就像登山时看到前方陡坡,既要说“路真难走”,也会补一句“山顶风景肯定美”。
个人觉得,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可以更灵活些。比如形容备考状态:“复习资料堆成山,错题本越写越厚,真是荆天棘地的三个月。”把具象的“荆棘”转化为符合当代情境的比喻,反而能让老成语焕发新活力。毕竟,谁还没在手机内存爆满时感叹过“存储空间荆天棘地”呢?(当然这是玩笑话,但说明语言需要与时俱进)
下次遇到用这个成语的人,不妨多问一句:“你说的‘荆天棘地’,具体指哪方面的挑战?”因为不同人对“荆棘”的感知可能完全不同——有人觉得资金短缺是荆棘,有人则认为人际关系才是真正的尖刺。理解这些细微差别,或许比单纯记住成语解释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