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īng bǐ yáng bǎn
成语解释:荆:晋惠帝时权臣楚王司马玮;杨:晋惠帝时权臣杨骏;板:诏书。形容权臣专权用事
成语出处:《晋书·五行志中》:“二月末,三月初,荆笔杨板行诏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奸臣专权
繁体字形:荆筆楊板
英文翻译:Bamboo board with Chinese brush
荆:1.灌木。种类很多。多丛生,枝条柔软,可编筐篓。2.古时用荆条做成的刑杖:负荆请罪。3.春秋时楚国也称荆。
笔:1.写字画图的用具:毛笔。铅笔。钢笔。粉笔。一支笔。一管笔。2.(写字、画画、作文的)笔法:伏笔。工笔。败笔。曲笔。3.用笔写出:代笔。直笔。亲笔。4.手迹:遗笔。绝笔。5.笔画:笔顺。笔形。6.a)用于款项或跟款项有关的:一笔钱。三笔账。五笔生意。b)用于字的笔画:“大”字有三笔。c)用于书画艺术:写一笔好字。他能画几笔山水画。7.姓。
杨:杨树,落叶乔木。种类很多,有山杨、毛白杨、小叶杨等多种,多为速生用材树。木材供建筑、造纸等用。
板:1.片状的较硬的物体:木板。钢板。玻璃板。2.专指店铺的门板:铺子都上板儿了。3.黑板:板报。板书。4.演奏民族音乐或戏曲时用来打拍子的乐器:檀板。5.(板儿)音乐和戏曲中的节拍:快板儿。慢板。走板。参看〖板眼〗。6.呆板:他们都那样活泼,显得我太板了。7.硬得像板子似的:地板了,锄不下去。8.露出严肃或不高兴的表情:他板着脸不睬人。9.见〖老板〗。
“荆笔杨板”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到底啥意思呢?举个例子:小明用废旧木料做了个书架,虽然外观粗糙,但结构结实耐用。朋友调侃他“你这手艺真是荆笔杨板啊”,小明笑着回:“能用就行,管它粗不粗糙!”这里其实是用“荆笔杨板”形容看似简陋却实用的创作。
你可能想问:这和成语原意相符吗?其实成语本意常被误解。它本指荆木做的笔、杨木制的板,比喻条件有限下的创作。就像现在很多人用手机拍短视频,设备虽简单,照样能产出精彩内容。这背后传递的是“工具限制≠创意受限”的积极态度。
再举个现实案例:某山村教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立体几何图,学生反而比用PPT的班级理解得更透彻。这说明什么?重点不在于工具是否高级,而在于使用者是否用心。这也正是“荆笔杨板”的现代启示——资源匮乏时,人的主观能动性才是关键。
有人觉得这成语过时了,我倒认为它特别适合当下。在追求高科技设备的时代,我们容易陷入“装备焦虑”。其实就像做饭,有人用智能锅做不出家常味,而路边摊的铁锅炒饭反而香气扑鼻。工具只是载体,核心还是使用者的创造力。
下次看到别人用简单工具做出好东西,不妨夸句“你这荆笔杨板整得挺溜”。这句话既肯定了成果,又暗含对克服条件限制的赞赏。毕竟在这个万物皆可优化的时代,能保持“够用就好”的心态,本身就是种难得的生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