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āng
  • shí
  • bào
  • yu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āng shí bào yuè

成语解释:荒:五谷不收;暴:凶。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荒时暴月,向亲友乞哀告怜,借得几斗几升,敷衍三日五日,债务丛集,如牛负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荒年或青黄不接的时候

繁体字形:荒時暴月

英文翻译:hard times

荒时暴月的意思

荒:1.荒地:生荒。熟荒。开荒。2.荒芜:地都荒了。3.荒凉:荒郊。荒岛。4.荒歉:荒年。5.严重缺乏:粮荒。水荒。6.不合情理:荒谬。荒诞。

时:1.时间(对空间而言):时空观念。2.时代;时候:古时。唐时。战时。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4.指规定的时间:按时上班。过时作废。5.季节:四时如春。6.现在的;当时的:时事。时兴。7.时俗;时尚:入时。8.副词。时常:时时。时有错误。9.有时候:时阴时晴。10.时机:不误农时。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

月:1.月球;月亮:月食。月光。赏月。2.计时的单位,公历1年分为12个月。3.每月的:月刊。月产量。4.形状像月亮的;圆的:月琴。月饼。5.姓。

成语评论

荒时暴月”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来看,“荒时”指收成差的年份,“暴月”则形容灾荒严重的月份。它到底该怎么用?举个例子:清朝末年黄河决堤,沿岸百姓在荒时暴月里啃树皮、挖草根,连牲口棚里的干草都成了救命粮。这段描述既点明了时间背景,又具象化了生存困境。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用这种农业时代的词汇吗?其实成语的生命力在于演化。比如某科技公司遭遇行业寒冬,媒体用“行业正经历荒时暴月”来形容,既保留了原意里的危机感,又赋予了时代特征。这种灵活转化恰恰体现了汉语的智慧。

更值得关注的是成语背后的生存哲学。老一辈常说“荒时暴月要留三分粮”,这不仅是物质储备,更蕴含着风险意识。我曾在川西山区见过百年粮仓,石墙上至今留着光绪年间的储粮刻度,这种代际传递的忧患意识,或许比成语本身更值得品味。

当年轻人用“emo到荒时暴月”来自嘲时,语言已完成跨时空对话。重要的是记住:每个时代都有专属的“暴月”,但人类总能在谷底种出希望——就像去年郑州暴雨时,便利店老板打开仓库说的那句“能拿多少拿多少”,让古老成语有了温暖的现代注脚。

"荒时暴月"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