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iàn
  • chǔ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ò biàn chǔ yè

成语解释:莫:不;辨:分辨。不能分辨楮叶的真假。比喻模仿逼真或以假乱真。

成语出处:《韩非子·喻老》:“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三年而成。丰杀茎柯,毫芒繁泽,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莫辨楮葉

英文翻译:unable to distinguish between real and fake

莫辨楮叶的意思

莫:[mò]1.不要:莫哭。2.没有,无:莫大。莫非。莫名其妙(亦作“莫明其妙”)。3.不,不能:莫如。莫逆。莫须有。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爱莫能助。4.古同“”,广大。5.姓。[mù]古同“”。

辨:1.区别;分析:明辨是非。2.古又同“”。

楮:1.也叫榖。通称构树。落叶乔木。叶似桑叶而粗糙,果圆球形,熟时红色。树皮可造纸,叶可作猪饲料。2.纸的代称:楮墨。

叶:[yè]1.叶子,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树叶。复叶。2.某些像叶子的薄片:铜叶。扇叶。3.同“”。4.较长时期的某一段:20世纪中叶。[xié]和洽。常指声音的调谐:叶声。叶韵。

成语评论

莫辨楮叶”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它出自《韩非子》,原意是“分不清楮树叶子(和仿制品)”,比喻模仿得极其逼真,真假难辨。举个例子:“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件宋代青瓷,工艺精湛到连专家都莫辨楮叶,直到用碳14检测才确认是清代仿品。”这里既点出了工艺的精妙,又暗含了技术手段对鉴定的重要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楮叶来比喻真假呢?”其实这和古代的自然环境有关。楮树叶子形状独特且纹理复杂,如果有人能用其他材料(比如玉石)雕刻出以假乱真的叶子,确实算得上鬼斧神工。放到今天,类似的现象依然存在——“直播间里号称'纯天然翡翠'的手镯,经过专业仪器检测才发现是染色石英岩,真叫消费者莫辨楮叶。”

更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人际关系中也有映射。比如职场新人常遇到的困惑:“领导在会议上说'欢迎大家提意见'时的诚恳表情,和昨天驳回提案时的严厉态度,简直让人莫辨楮叶。”这种情况揭示了一个现实——人的言行未必总表里如一,需要结合具体场景判断。

在我看来,“莫辨楮叶”现象在现代社会反而愈演愈烈。AI生成的虚拟主播、深度伪造的视频、高仿的奢侈品…科技既创造了更逼真的模仿手段,也倒逼我们提升辨别能力。就像古玩市场的老行家能凭包浆判断年代,现代人也需要培养自己的“数字包浆识别术”。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或许才是应对“莫辨楮叶”困境的最佳解药。

"莫辨楮叶"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