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tù pēng gǒu
成语解释: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杀害有功之臣
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论中国之将强》:“南洋一带,苟微华人,必不有今日。今虽获兔烹狗,得鱼忘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过河拆桥”
繁体字形:獲兎烹狗
英文翻译:Cook dog with rabbit
获:1.捉住;擒住:捕获。俘获。2.得到;获得:获胜。获利。获奖。获罪。获救。不劳而获。3.收割:收获。
兔:哺乳动物,头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间分裂,尾短而向上翘,前肢比后肢短,善于跳跃,跑得很快。有家兔和野兔等。肉可以吃,毛可供纺织,毛皮可以制衣物。通称兔子。
烹:1.煮(菜、茶):烹饪。烹调。2.烹调方法,先用热油略炒,然后加酱油等作料搅拌,随即盛出:烹对虾。
狗:哺乳动物,种类很多,嗅觉和听觉都很灵敏,舌长而薄,可散热,毛有黄、白、黑等颜色。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家畜,有的可以训练成警犬,有的用来帮助打猎、牧羊等。也叫犬。
“获兔烹狗”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血腥?其实它的本意是比喻事情成功后抛弃或伤害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比如,一个团队历经千辛万苦完成项目后,老板突然开除了核心成员,这就是典型的“兔子抓到了,狗却被煮了”。
为什么会有人这么做? 背后的逻辑往往是短视的“利益最大化”——当工具失去价值时,就想立刻甩掉包袱。但这样做真的划算吗?比如历史上刘邦建立汉朝后大肆诛杀功臣,虽然短期内巩固了权力,却也导致人心涣散,埋下了政治隐患。
现代职场中也有类似现象。某公司靠销售团队打下市场,却在上市后空降高管替换老员工。结果呢?客户资源流失、团队士气崩盘,股价半年腰斩。这就像砍断自己坐着的树枝,看似聪明,实则愚蠢。
如何避免成为被煮的“狗”? 我的建议是:永远保持不可替代性。就像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既能运筹帷幄又能治国安邦,让刘备“舍不得烹”。当代职场人应当持续精进技能,同时建立人脉护城河。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在警示我们:成功不是终点,而是新考验的开始。真正智慧的人懂得“狡兔死,走狗藏”的道理——把功臣妥善安置,既能保全名声,又能储备未来力量。就像唐太宗对待凌烟阁功臣,既给足荣耀又限制实权,实现双赢。
最近看到某创业公司的做法很有意思:项目成功后,创始人把20%股份分给早期员工,并设立“荣誉顾问”岗位。这种“养狗防狼”的策略,既留住了人才,又为后续发展储备了智囊团,比简单粗暴的“烹狗”高明得多。
或许我们应该重新理解这个成语——它不仅是道德警示,更是管理智慧的试金石。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懂得珍惜合作者的人,往往能走得更稳更远。就像种树,砍掉根系固然能快速获取木材,但留着树根才能收获更多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