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ěi shí bó yī
成语解释:菲:微薄。微薄的衣服,粗劣的食物。形容生活十分俭朴。
成语出处:《梁书·武帝纪上》:“其中有可以率先卿士,准的甿庶,菲食薄衣,请自孤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繁体字形:菲食薄衣
英文翻译:Thin clothing
菲:[fēi]1.形容花草美、香味浓:芳菲。2.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14H10。无色晶体,有荧光,是蒽的同分异构体。用来制染料、药品等。[英phenanthrene][fěi]1.古书上指萝卜一类的菜。2.菲薄(多用作谦辞):菲礼。菲酌。菲材。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衣:[yī]1.衣服:上衣。内衣。大衣。丰衣足食。2.包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笋衣。糖衣。3.胞衣。4.姓。[yì]穿(衣服);拿衣服给人穿:衣布衣。解衣衣我。
“菲食薄衣”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服,常用来形容生活简朴。比如,我们可以说:“老王虽然收入不低,但一直保持菲食薄衣的习惯,省下的钱全捐给了山区孩子。”这样的例子既贴近生活,又能传递出朴素背后的温暖选择。
有人可能会问:菲食薄衣到底是一种被迫的节俭,还是主动的追求?其实两种情况都存在。比如古代隐士甘愿粗茶淡饭,是为了远离世俗纷扰;而贫困家庭省吃俭用,更多是出于现实压力。核心在于,这个词本身并不带褒贬,关键在于背后的动机是否纯粹。
举个例子,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年轻时“划粥断齑”,每天把冷粥划成四块充饥。这种菲食薄衣的生活,不是因为他买不起饭,而是为了专注读书。后来他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这种精神境界和他早年的简朴经历密不可分。你看,物质上的简单,有时候反而能滋养更丰盈的内心世界。
在现代社会,菲食薄衣还能用吗?我曾在咖啡馆遇到一位环保主义者,她坚持自带水杯、穿二手衣服,笑着说:“减少消费不是苦行僧,而是给地球减负。”这种新时代的解读,让传统成语焕发出环保理念的光彩。个人认为,这个词在今天可以理解为一种清醒的生活态度——知道什么该舍弃,什么值得坚守。
最后抛个小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追求锦衣玉食,社会会变成什么样?或许就像过度包装的礼物,外表华丽却藏着浪费。菲食薄衣提醒我们,生活的质量不在于拥有多少,而在于是否活出真实的自我。就像山间的野菊花,虽然不艳丽,却能在风中自在摇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