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í bīn tiě xiǎng
成语解释:以之赞扬弹奏技艺的精妙超绝。
成语出处:唐 段安节《乐府杂录 琵琶》:“武宗初,朱崖李太慰有乐吏廉郊者……郊尝宿平泉别墅,值风清月朗,携琵琶于池上,弹《蕤宾调》……忽有一物锵然跃出池岸之上,视之,乃一片方响,盖蕤宾铁也。以指拨精妙,律吕相应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蕤賓鐵響
英文翻译:Ferocious music
蕤:见〔葳蕤〕
宾:1.客人(跟“主”相对):外宾。宾至如归。2.姓。
铁:1.金属元素,符号Fe(ferrum)。银白色,质硬,延展性强,纯铁磁化和去磁都很快,含杂质的铁在湿空气中容易生锈。是炼钢的主要原料,用途很广。2.指刀枪等:手无寸铁。动铁为凶。3.形容坚硬;坚强;牢固:铁拳。铁汉子。铁饭碗。他俩关系很铁。4.形容强暴或精锐:铁蹄。铁骑。5.形容确定不移:铁定。铁的事实。铁案。6.形容表情严肃:他铁着个脸,没有一丝笑容。7.姓。
响:1.回声:响应。影响。如响斯应(比喻反应迅速)。2.发出声音:钟响了。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3.使发出声音:响枪。响锣。4.响亮:炮声真响。5.声音:声响。你听见响儿了吗?
你听说过“蕤宾铁响”这个成语吗?它最早出自古代音乐典故,形容声音高亢激昂,像敲击铁器般铿锵有力。比如有人评价一场演讲:“他的发言如蕤宾铁响,字字句句都戳中问题核心。”这里既夸赞了演讲者的气势,又暗指内容的尖锐性。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蕤宾’这种生僻词?”其实这与古代音律有关。十二律中的“蕤宾”代表音调较高的一个音阶,而“铁响”则比喻坚硬物体碰撞的声响,组合起来既保留了文化底蕴,又强化了听觉冲击力。就像我们形容辩论赛中的精彩反驳:“反方三辩的论点像蕤宾铁响,直接把对手的漏洞砸了个通透。”这种表达比单纯说“很有道理”更生动。
现代生活中,这个成语其实很有应用场景。比如描述电竞比赛解说:“当选手完成五杀时,解说的声音瞬间变成蕤宾铁响,整个直播间的气氛都被点燃了!”这里既体现了情绪的爆发力,又暗含对专业能力的肯定。个人觉得,在短视频时代,这种“高能瞬间”尤其需要这类成语来精准传递感染力。
再举个跨界例子。某科技博主评价新款机械键盘:“按键反馈带着蕤宾铁响般的清脆,每次敲击都像在演奏打击乐。”这种比喻让产品特性跃然纸上。我认为,好的成语就像文化基因,能在新事物中找到契合点,关键是要敢于打破“老古董”的刻板印象。
回到核心问题:什么时候该用这个成语?当你想强调某种表达既有力度又有穿透力时,它就是绝佳选择。比如描述街头艺人的架子鼓表演:“鼓点如蕤宾铁响穿透整条步行街,连五十米外的咖啡厅顾客都跟着节奏点头。”画面感和听觉体验同时被激活,这正是成语的魅力所在。
最后分享个观察:在需要快速抓住注意力的场合,“蕤宾铁响”式的表达往往更有效。但也要注意分寸,就像真正的铁器碰撞——偶尔为之惊艳全场,过于频繁反而会变成噪音污染。下次遇到让人心头一震的精彩瞬间,不妨试试这个成语,它比“666”可有文化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