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ǔ dǎng hú chái
成语解释:比喻凶恶狡黠之辈。
成语出处:明 康海《中山狼》第二折:“谁曾见这锦囊诗袋,却遮藏的虎党狐侪,只您这眉前眼后谁瞒过。道不的露尾藏头,怎撒乖,没处安排。”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虎黨狐儕
英文翻译:A friend of the tiger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党:1.政党。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党校。入党。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党营私。3.偏袒:党同伐异。4.旧指亲族:父党。母党。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党。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侪:同辈或同类的人:侪辈(同辈)。吾侪(我们)。
“虎党狐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常被用来形容一群人结党营私、互相勾结的状态。虎和狐本不是同类动物,但在这里却被组合成一个群体,暗示这些人虽然表面上联合,实际各怀鬼胎。比如有人可能会说:“公司里那几个虎党狐侪,整天搞小动作,把项目搅得乌烟瘴气。”这种用法既点明了他们“团伙”的性质,又暗含了对其行为的不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虎”和“狐”来比喻?老虎象征强势霸道,狐狸代表狡猾算计,两种特质的结合恰恰揭示了这类群体的本质——既有压迫性手段,又有隐蔽的算计。就像小区物业突然涨管理费,业主群里有知情者爆料:“背后是开发商和物业公司虎党狐侪,想从业主口袋里掏钱。”这样的例子让抽象成语瞬间有了现实代入感。
这个成语和“狼狈为奸”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强调群体性特征,后者侧重双方配合的默契。比如网络水军集体刷差评时,用“虎党狐侪”形容更贴切,因为涉及多方利益勾结;而某个商家与测评博主私下交易,则更适合用“狼狈为奸”。这种细微差别让语言表达更精准。
从个人观察来看,现实中的“虎党狐侪”现象往往带着荒诞的戏剧性。去年参加行业会议时,亲眼见到两家竞争公司的代表在台上互吹彩虹屁,台下却各自组建挖人小群。这种表面合作、背后拆台的行为,不正是成语的生动写照吗?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临时性利益联盟往往脆弱,就像沙滩上的城堡,潮水一来就会崩塌。
值得思考的是,面对这样的群体,普通人如何自处?一位前辈曾分享经验:保持清醒比站队更重要。与其费心分辨谁和谁结盟,不如专注打磨自己的专业护城河。毕竟再坚固的利益集团,在真正的价值创造者面前也会失去威慑力。阳光底下,终究容不得太多阴谋诡计长久藏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