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ǔ fú lóng jié

成语解释:虎符:古代铜制虎形兵符;龙节:古代邦国使臣用的金制龙形凭证。比喻重要的凭证

成语出处:唐·卢纶《送从叔牧永州》诗:“虎符龙节昭歧路,何苦愁为江海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虎符龙节

英文翻译:Hufu Dragon Festival

虎符龙节的意思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符:1.符节:兵符。虎符(虎形的兵符)。2.代表事物的标记;记号:符号。音符。3.符合(多跟“相”或“不”合用):两个数目相符。他所说的与事实不符。4.道士所画的一种图形或线条,声称能驱使鬼神、给人带来祸福:护身符。画了一张符。5.姓。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节:[jié]1.物体段与段之间连接的地方:竹节。关节。2.段落:章节。3.量词。表示分段的物体:两节烟筒。4.节日;时令:国庆节。清明节。5.事项:礼节。细节。6.限制;俭省:节制。开源节流。7.删略:节本。节录。8.操守:节操。晚节。9.古代出使外国所持的凭证:持节。10.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每小时航行1海里(约合1.852千米)称为1节。海水流速和鱼雷速度也多按节计算。[jiē]〔节骨眼儿〕〈方〉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或时机。骨(gu)。

成语评论

虎符龙节到底是个啥?说白了,它就像古代老板给员工的超级VIP通行证。想象一下电视剧里大将军掏出半块虎符,士兵们立刻嗷嗷叫准备冲锋——这就是权力与责任的实体化表达。

有人问这成语现在还有用吗?举个现代例子:某科技公司CTO拿到董事会盖章的特别项目书,立刻能调动全部门资源。这种"见符如见人"的信任机制,本质上和古代虎符龙节传递的权威性异曲同工。

记得《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五关斩六将那段吗?他手持的通行文书就是现实版龙节。当时守关将士明明知道放行有风险,但看见盖着丞相大印的文件,就像现代人看见红头文件一样不得不放行。这种制度设计既保障效率又防范滥权,古人智慧确实有点东西。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职场反而更常见。上周我参加行业峰会,听到某上市公司CEO说:"我们给区域经理的审批权就是新时代的虎符龙节"。这话糙理不糙——当管理者手握决策令牌时,既要有调兵遣将的魄力,也得扛起千斤重担的责任。

有个冷知识:明代锦衣卫的腰牌其实借鉴了虎符设计理念。鎏金牌面暗藏机关,半块存于皇宫,这种"分权制衡"的智慧,比起现在某些企业把公章锁在老板抽屉里的做法,反倒更显高明。权力这东西,既不能乱撒胡椒面,也不能全捂在手里。

依我看,虎符龙节背后最值得玩味的是信任的尺度。古代帝王敢把半块兵符交给将领,现代企业敢让中层自主决策,本质上都是建立在对人性与制度的双重信任上。这种既给宝剑又设剑鞘的管理哲学,或许正是这个成语历经千年仍在发光的原因。

下次看到公司公告里写着"持本文件者享有特别授权"时,不妨会心一笑——这不就是21世纪的电子化龙节嘛。形式在变,但权力授受与责任担当的核心逻辑,始终在人类组织体系中生生不息。

"虎符龙节"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