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óng míng zhōng yuè
成语解释:螽:螽斯,昆虫名。草虫鸣叫螽斯跳
成语出处:《诗经·召南·草虫》:“喓喓草虫,趯趯阜螽。”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自然规律
繁体字形:蟲鳴螽躍
英文翻译:Chirping insects and jumping insects
虫:比喻具有某种特点的人(多含轻蔑意):书虫。网虫。可怜虫。应声虫。糊涂虫。
鸣:1.(鸟兽或昆虫)叫:鸟鸣。蝉鸣。虫鸣。2.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耳鸣。雷鸣。自鸣钟。孤掌难鸣。礼炮齐鸣。鸣鼓。鸣锣开道。3.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鸣谢。鸣冤。鸣不平。百家争鸣。4.姓。
螽:〔螽斯〕昆虫。种类很多。体窄长,绿或褐色,触角细长,雄虫以翅摩擦发声,善跳跃。大多是植物害虫。
跃:1.跳:跳跃。飞跃。一跃而过。2.姓。
嘿,你听说过“虫鸣螽跃”这个成语吗?乍一听可能觉得有点文绉绉,但说白了就是形容夏天虫子叽叽喳喳、蹦蹦跳跳的热闹劲儿。举个例子啊,周末去郊外露营,半夜躺在帐篷里听到草丛里“唧唧——啾啾”的虫鸣声,突然一只蚂蚱“唰”地从脚边蹦过去,这不就是活脱脱的“虫鸣螽跃”现场嘛!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来描写虫子吗?”其实不然,咱们生活中那些充满活力的小场景都能用——比如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那股子热闹劲不也挺“虫鸣螽跃”的?
有朋友可能会挠头:“这成语听着像古人专用词,现在用会不会太老派?”哎您别说,我前两天在咖啡馆还真听年轻人用过。当时隔壁桌两个学生讨论社团招新,其中一个兴奋地比划:“咱们街舞社招新那天,现场简直虫鸣螽跃!”你看,把年轻人蹦跶练舞的场面跟虫儿的热闹劲儿一对比,画面感蹭就上来了。所以说啊,老词儿用在新场景里,反而能碰撞出有意思的火花。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城市里钢筋水泥的,哪还有那么多虫子可看?这倒让我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前阵子小区搞生态改造,在绿化带里种了片野花,结果你猜怎么着?不到俩月,晚上真能听见蟋蟀叫了!这说明啥?环境给点机会,生命力立马就冒头。所以“虫鸣螽跃”这事儿吧,既是自然现象,也藏着点“创造条件就能焕发生机”的生活哲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突然想到个问题:“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环境太吵?”其实关键看语境。要是用在描写宁静山村夜晚,“虫鸣螽跃”反而衬托出幽静;但要是形容凌晨三点的工地,那确实不合适。就像炒菜放盐,得看场合掌握分寸。我个人倒是觉得,现在大家整天盯着手机屏幕,偶尔被虫鸣螽跃的自然声提醒下生活原本的热闹劲儿,倒也挺治愈的。
最后说个冷知识——古人用“螽”这种虫子可不只是凑热闹。诗经里就有“螽斯羽,诜诜兮”的句子,用来祝福子孙满堂。所以你看,这些蹦跶的小虫子从古至今都带着吉祥寓意。下次听到窗外虫鸣,不妨支棱耳朵细品,说不定能听出点老祖宗留给咱们的生活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