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běn shēng yì
成语解释:赔本的买卖
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商业等
繁体字形:蝕本生意
英文翻译:Lose business
蚀:1.损伤;腐烂;亏耗:侵蚀。腐蚀。蚀本。2.同“食(shí)”。
本:1.草木的根: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草的茎,树的干:草本植物。4.中心的,主要的:本部。本体。5.原来:本来。本领。6.自己这方面的: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意:1.意思:来意。2.愿望:满意。3.料想:出其不意。4.事物流露的情态:春意。5.意大利的简称。
“蚀本生意”常用来形容投入多回报少的亏本买卖。比如有人开餐馆,前期装修花了大钱,但客流量不足,每月交完房租水电后反而倒贴,朋友劝他:“你这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既耗时间又亏钱。”
有人问:“蚀本生意一定是决策失误导致的吗?”其实未必。比如科技公司研发新产品时,前期投入巨大但市场反响平平,表面看是“蚀本”,实际上积累了技术专利或用户数据,为未来铺路。这种战略性亏损就像种树——前期浇水施肥看似没有回报,但根系扎稳后就能茁壮成长。
菜市场王阿姨的经历更接地气。她曾批发一车西瓜,结果连遇暴雨瓜价暴跌,最后只能半价处理。邻居笑她:“你这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啊!”她却说:“至少摸清了雨季行情,明年就知道该囤耐储存的干货了。”这印证了一个道理:蚀本的经历本身可能比金钱更有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长期蚀本和短期试错有本质区别。就像有人炒股被套牢后不断加仓摊平成本,美其名曰“等待时机”,实则是陷入沉没成本陷阱。这时候更需要像老渔民收网——发现风向不对就及时返航,总比船翻了强。
观察身边的小商铺会发现,有些店主即使某类商品滞销亏本,仍坚持陈列。细问才知道,这是为了保持货品齐全的形象,吸引顾客购买其他高利润商品。这种以亏养盈的策略,如同用鱼饵吸引鱼群,看似浪费实则暗藏经营智慧。
有人疑惑:“明知会亏为什么还要做?”现实中的生意场如同棋局,局部失利可能是为了全局胜利。就像电商平台用9.9包邮的引流品带动整体销量,或是奶茶店推出赔本的第二杯半价活动,这些主动选择的蚀本,本质上是在用可控成本换取更大机会。
我常建议创业者准备两本账:一本记金钱流水,另一本记经验教训。当遇到蚀本情况时,至少保证其中一本是盈利的。毕竟生意的核心不是避免所有亏损,而是让每次付出都能产生复利效应——无论是资金、人脉还是认知的提升。
黄昏的夜市里,卖糖画的老人告诉我:“十个里面总有三个要捏碎了重做,但这手艺活不就是越碎越熟么?”这话糙理不糙。蚀本生意如同烧窑,有人只看到碎掉的陶胚,有人却能从残片中摸索出控制火候的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