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 xīn fó kǒu
成语解释:佛的嘴巴,蛇的心肠。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补语、定语;比喻嘴甜心毒
繁体字形:虵心佛口
英文翻译:Snake heart Buddha mouth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佛:[fó]1.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佛爷。佛像。借花献佛。2.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佛家。佛寺。佛老。佛经。佛龛。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fú]1.〔仿佛〕同“仿”。2.古同“拂”,违背,违反。[bì]古同“弼”,辅弼。[bó]古同“勃”,兴起。
口:1.嘴。2.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海口。3.特指港口。也特指长城的关口:转口。出口转内销。口外。古北口。4.行业;系统;专业方向:对口支援。文教口。专业不对口。5.容器与外面相通的部位:碗口儿。瓶子口儿。6.指人口:户口。拖家带口。7.指口味:口重。8.破裂的地方:裂口。疮口。9.刀剑等的锋刃:刀卷口了。10.骡、马、驴等的年龄(因可以由牙齿的状况判断):这匹马六岁口。11.量词。用于人,也用于某些家畜或器物:三口人。一口猪。两口缸。
说到"蛇心佛口"这个成语,大家可能都听过但未必深究。举个日常例子:办公室里有个同事总是笑脸迎人,逢人就夸"您今天气色真好",背地里却悄悄把别人的工作成果说成自己的。这种表里不一的模样,可不就是佛口蛇心的典型写照?
有朋友可能要问:这种两面派行为图什么呢?其实根源往往在利益驱动。就像去年我们小区发生的事,某位业委会成员满嘴"为业主服务",背地里却偷偷和物业公司签暗箱合同。表面佛口里说的都是仁义道德,实际蛇心盘算的全是个人好处。
这里引申出个有趣问题:如何识别蛇心佛口之人?观察其言行是否长期一致最关键。比如电视剧《大明王朝》里的严嵩,明明贪赃枉法,奏折里却写满"臣惶恐""臣罪该万死",这种语言与行为的巨大反差就是警报信号。
换个角度看,现代社会这种现象为何屡见不鲜?信息不对称给了伪装者可乘之机。就像某些直播带货的主播,镜头前哭诉"家人们这个价格真的亏本",转头就开着百万豪车离场。消费者要擦亮眼睛,别被表面的"佛口"迷惑,多看看产品背后的"蛇心"。
我个人始终相信,真诚才是最长远的处世之道。古人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与其费心扮演双面人,不如实实在在做人做事。毕竟再精妙的伪装也经不起时间检验,就像去年某明星人设崩塌事件,表面光鲜的"佛口"形象,终究敌不过真相大白的时刻。
或许我们应该这样想:蛇心佛口的存在,反而衬托出真诚品质的可贵。与其抱怨遇到虚伪之人,不如自己先做那个言行如一的实在人。当越来越多人选择真诚,那些戴着面具的表演者自然就无处遁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