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é bēi gōng yǐng
成语解释:错误地认为映在酒杯中的弓影是蛇。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况蛇杯弓影,恍惚无凭,而点缀铺张,宛如目睹。”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比喻把虚幻误作真实
繁体字形:虵桮弓影
英文翻译:Snake cup bow shadow
蛇:[shé]爬行动物,身体圆而细长,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吃青蛙等小动物,大蛇也能吞食大的兽类。[yí]见“逶蛇”。
杯:1.杯子:茶杯。杯盘狼藉。举杯痛饮。2.杯状的锦标:银杯。奖杯。捧杯。夺杯。3.姓。
弓:1.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弓箭。弹弓。左右开弓。一张弓。2.(弓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弓儿。3.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5尺。也叫步弓。4.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1弓等于5尺。5.使弯曲:弓背。弓着腰。弓着腿坐着。6.姓。
影: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说到"杯弓蛇影"这个成语,很多人可能听过但不太清楚具体含义。先举个日常例子:小明在茶水间听到同事窃窃私语,立刻怀疑大家在议论他,结果后来发现他们只是在讨论午餐菜单。这种自己吓自己的情况,不就是活生生的"杯弓蛇影"吗?
这个成语到底在说什么?故事要追溯到晋朝。乐广请客时,客人误将墙上弓影认作杯中蛇影,吓得病倒。后来真相大白,客人不药而愈。这个典故揭示了一个永恒的道理:很多恐惧其实来自我们的想象,而非现实威胁。
有个读者曾问我:"现在科技这么发达,还会有人犯这种低级错误吗?"举个现代案例:2020年某小区业主群传出"确诊患者偷跑"的消息,引发集体恐慌。结果调监控发现,所谓的"患者"只是普通住户下楼取快递。这种集体性杯弓蛇影现象,在社交媒体时代反而更容易传播。
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大脑天生具备"过度警觉"机制。远古时期,把风吹草动都当成猛兽的原始人比掉以轻心的同类存活率更高。但现代社会,这种生存本能反而可能成为焦虑来源。比如新入职场的年轻人,常把上司的皱眉解读为对自己的不满,实则对方可能只是被咖啡烫到了舌头。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现实意义远超字面理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要面对海量碎片化信息,更需要培养"真相核查"的习惯。就像那个古老的弓影故事,主动求证往往比被动猜疑更能解决问题。下次当"蛇影"出现时,不妨先问自己:这是真实的危险,还是光线折射的错觉?
破除杯弓蛇影的关键,在于保持理性与感性的平衡。过度警惕会消耗心理能量,完全松懈又可能错失预警信号。试着建立"三分怀疑,七分求证"的思维模式,既能避免无谓焦虑,也不会错过真正重要的信号。毕竟,看清杯中之物是酒还是蛇,有时候只需要换个观察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