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ēi péng zhī wèn
成语解释:蜚:通“飞”;蓬:蓬草。比喻无根据的传闻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形势解》:“蜚蓬之问,明主不听也。无度之言,明主不许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用于无根据的传闻
繁体字形:蜚蓬之問
英文翻译:The question of Feipeng
蜚:[fēi]古同“飞”。[fěi]〔蜚蠊〕俗称蟑螂。昆虫。种类很多。体扁平,黑或褐色,多有光泽。有的种类雌性无翅。能分泌恶臭,沾污食物,传染疾病。
蓬:1.飞蓬,二年生草本植物。叶像柳叶,边缘有齿,瘦果上有白色刺毛。2.松散;杂乱:蓬头垢面。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问:1.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询问。问事处。不懂就问。答非所问。2.为表示关切而询问;慰问:问好。问候。3.审讯;追究:审问。问案。首恶必办,胁从不问。4.管;干预:过问。不闻不问。5.向(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我问他借两本书。6.姓。
提到“蜚蓬之问”,你可能会疑惑:这成语到底在说什么?其实它比喻的是那些看似有道理、实则脱离实际的提问。比如公司开会时,有人突然问:“如果人类能瞬间移动,我们的物流业务该怎么转型?”这种问题虽然有趣,但和当下技术条件完全不沾边,就成了典型的“蜚蓬之问”。
那么这类问题真的毫无价值吗?也不尽然。比如朋友聚餐聊到未来规划,有人开玩笑说:“要是明天中了彩票,你们打算怎么花?”虽然概率极低,但这类假设性问题能激发创意讨论。关键在于区分场景——在 brainstorming 环节,“蜚蓬之问”可能是打破思维局限的火花;但在需要落地的决策会上,就容易变成空谈。
我常觉得,现代人尤其需要警惕另一种“蜚蓬之问”:刷手机时看到“十年后哪些职业会消失”的推送,焦虑感瞬间飙升,却忘了自己手头的工作计划还没做完。这种用遥远假设扰乱当下节奏的思考方式,反而可能让人错失眼前的机会。
有个现象挺有意思:越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容易提出“蜚蓬之问”。或许是因为碎片化信息让人产生了“万物皆有可能”的错觉。这时候不妨学学农民种地的智慧——先看季节气候,再选合适作物。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锚定在现实的土壤里,才能让思考真正生根发芽。
下次遇到看似宏大却虚浮的问题时,或许可以多问一句:“这个假设成立的前提是什么?”就像建筑师不会只讨论“火星殖民地该用哪种装修风格”,而是先研究氧气供应系统怎么搭建。让思考从云端降落地面,或许就是破解“蜚蓬之问”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