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iāng láng bào fèn
成语解释:蜣螂:屎壳郎。形容臭味相投
成语出处:《谐铎》:“见一处,尽以粪土涂墙,四面附蜣螂百万,屹如长城。”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环境改变人
繁体字形:蜣蜋抱糞
英文翻译:Dung beetle holding dung
蜣:〔蜣螂〕俗称屎壳郎。昆虫。背有坚甲,黑色。可供药用。
螂:见〔蟑螂〕、〔螳螂〕、〔蜣螂〕
抱:1.用手臂围住:母亲抱着孩子。2.初次得到(儿子或孙子):听说你抱孙子了。3.抱养(孩子):这孩子是抱的,不是她生的。4.结合在一起:大家抱成团,就会有力量。5.心里存着(想法、意见等):青年人都抱着远大的理想。对他的这种决定,许多人抱有看法。6.表示两臂合围的量:一抱草。两抱粗的大树。7.孵(卵成雏):抱小鸡儿。抱窝。
粪:1.从肛门排泄出来的经过消化的食物的渣滓;屎:牛粪。拾粪。上粪。2.施肥:粪地。粪田。3.扫除:粪除(扫除)。
“蜣螂抱粪”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但背后其实藏着挺有意思的道理。蜣螂俗称屎壳郎,整天推粪球,所以成语字面意思是“虫子非要把粪当宝贝”。那它到底用来形容什么?举个例子,小明沉迷刷短视频,明知道浪费时间却停不下来,朋友劝他:“你这简直是蜣螂抱粪,盯着垃圾内容还当精神食粮!”你看,这就用得很贴切——把坏习惯当成好东西死抓着不放。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明知不对还要坚持?”其实这和惯性有关。比如同事老张,坚持用手写报表二十年,哪怕公司早就推行电子系统。他说这叫“传统智慧”,结果效率比新人低一半。这种抗拒改变的固执,就像蜣螂认定粪球是全世界最珍贵的东西,其实只是困在自己的认知茧房里。
不过换个角度看,“蜣螂抱粪”有没有积极意义?当然有!关键在于“抱”的对象是什么。科学家研究蜣螂发现,它们推粪球是为了繁衍后代,是生存智慧。这让我想到,如果一个人坚持的是正确方向,比如创业者熬过寒冬守住初心,这种执着反而值得敬佩。成语的警示意义不在于否定坚持本身,而在于提醒我们别把“粪球”错当成“金蛋”。
现在网上常见“信息粪球”现象:有人天天转发阴谋论,把谣言当真理维护。遇到这种情况,与其直接否定对方,不如用“蜣螂兄,要不要试试新鲜树叶?”的幽默方式引导。毕竟改变他人认知就像让蜣螂突然改吃蛋糕——得先让它看到更优选项的存在。
我总觉得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现代社会。我们身边到处都是“认知粪球”,比如跟风买股票、盲目鸡娃、报复性熬夜…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几个“抱”着不放的坏习惯。但换个角度想,意识到自己在“抱粪”就是改变的开始——就像我突然发现熬夜刷手机时,那句“您真是当代蜣螂”的自嘲,反而让我按下了锁屏键。
下次看见朋友犯轴,别急着说“你错了”。试试问:“你确定自己抱的是珍宝,还是只是习惯了它的味道?”这种提问方式既留了台阶,又像镜子一样让人照见自己的状态。毕竟,走出固执的第一步,往往是先承认手里可能真的只是个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