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án lián wǎng fù
成语解释:蝉联:连续相承。接连不断地反复重演
成语出处:梁启超《新民说》:“故扰乱之种子不除,则蝉联往复之破坏,终不可得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定语、状语;用于事物等
繁体字形:蟬聯往復
英文翻译:The cicada goes back and forth
蝉: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根的汁液。成虫刺吸植物的汁。
联:1.联结;联合:联盟。联系。联络。联欢。联名。三联单。2.对联:春联。挽联。3.姓。
往:1.去:徒步前往。2.向;朝:往东。往何处去?3.过去的:往日。
复:1.重复:复写。复制。2.繁复:复姓。复叶。复音词。3.转过去或转回来:反复。往复。翻来复去。4.回答;答复:复信。敬复。电复。5.姓。6.恢复:光复。收复。复原。复婚。7.报复:复仇。8.再;又:复发。复苏。死灰复燃。无以复加。一去不复返。
什么是“蝉联往复”?这个词听起来像是描述某种循环往复的现象。举个例子,小明连续三年获得班级书法比赛冠军,老师点评时说:“他的努力就像蝉联往复的四季,从未停歇。”这里的“蝉联往复”既强调连续性,又暗含自然规律的恒常性。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连续不断”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往复”二字。比如一家老字号餐馆,菜单十年不变却能吸引顾客,靠的是“蝉联往复的传统味道”——重复中带着稳定感,而非单调的叠加。这种特质让它区别于单纯的“重复”。
生活中常见这种模式吗?当然。健身房里每天准时出现的晨练者,手机软件每周自动备份的设定,甚至候鸟年复一年的迁徙,都暗合“蝉联往复”的韵律。有趣的是,人类既能享受这种规律带来的安全感,又容易陷入“机械重复”的困境。
如何判断良性循环与恶性重复?关键在于是否产生增量价值。比如某作家坚持每天写2000字,三年后出版畅销书,这是积极的蝉联往复;若只是每天写流水账却不改进文笔,就可能沦为无效重复。这提示我们:周期性的行为需要配合反思才能进化。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数字时代的信息推送算法,本质上制造着另一种“蝉联往复”。当系统不断推荐相似内容,用户既获得了信息舒适区,也可能被困在认知茧房中。这时候主动打破循环,反而能开启新的认知维度。
观察发现,人们对“蝉联往复”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老一辈更看重其稳定性,年轻人则倾向寻求突破。其实这两种态度可以共存——就像树木的年轮,既保持同心圆的生长规律,每圈又记录着不同的气候印记。或许真正的智慧在于把握循环与突破的平衡点。
站在书店的畅销书架前,突然意识到:那些能蝉联数月榜单的书籍,往往既有稳定的核心价值,又适时加入新元素。这或许揭示了事物持久生命力的秘密——在往复中传承精髓,在循环中注入新机。下一次当你看到某个现象循环出现时,不妨想想:这背后是积极的坚持,还是需要打破的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