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ì
  • jiě
  • w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fù shì jiě wàn

成语解释:螫:蜂螫;解:放弃。手腕被蝮蛇咬伤,应立即截断,以免危及生命。比喻面临危险,必须弃小求大

成语出处:元·王恽《双庙怀古》诗:“二公明此机,死守誓不变。虽危所保大,如腹螫解腕。”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比喻、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蝮蝮解腕

英文翻译:Agkistrodon's sting and wrist release

蝮螫解腕的意思

蝮:〔蝮蛇〕也叫草上飞、土公蛇。爬行动物。头三角形,背灰褐色,两侧各有一行黑褐色圆斑。有毒牙。生活在山野或平原,捕食老鼠和其他小动物。

螫:[shì]同“蜇(zhē)”。蜂、蝎等有毒腺的虫子用尾部的毒刺刺人或动物。[zhē]同“蜇(zhē)”。

解:[jiě]1.分开:解剖。瓦解。难解难分。2.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解扣儿。解衣服。3.解除:解职。解渴。解乏。4.解释:解说。解答。注解。5.了解;明白:令人不解。通俗易解。6.解手:大解。小解。7.代数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例如x+16=0,x=-16,-16就是x+16=0这个方程的解。8.演算方程式;求方程式中未知数的值:解方程。[jiè]解送:押解。把犯人解到县里。[xiè]1.懂得;明白:解不开这个道理。2.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艺,特指骑在马上表演的技艺:跑马卖解。3.解池,湖名,在山西。4.姓。

腕:腕子:手腕儿。

成语评论

你听说过“蝮螫解腕”这个成语吗?它字面意思是“被毒蛇咬了手腕,立刻砍断手腕保命”,乍一听有点吓人,但背后藏着深刻的生活智慧。比如一家公司发现某个长期亏损的项目拖垮了整体运营,管理层顶着压力关停项目,虽然短期损失了部分收益,却保住了企业的生存根基——这不就是现代版的“断腕求生”吗?

为什么要用这么极端的比喻?其实古人用毒蛇咬手的场景,生动展现了“当断则断”的决策逻辑。就像我们旅行时发现预订的酒店实际环境极差,有人会选择忍气吞声住下,而懂“蝮螫解腕”之道的人会立刻承担违约损失换酒店,用金钱换时间和好心情。

我曾在工作中见过这样的案例:某设计师坚持使用过时的设计风格导致客户流失,当团队建议更新设计语言时,他最终舍弃个人审美偏好,结果三个月后客户量翻倍。这种放下执念的勇气,不亚于故事里挥刀断腕的壮士。

这种选择会不会太冒险?关键要看代价与收益的天平。就像疫情防控期间,某些城市果断采取封控措施,看似影响了短期经济,实则避免了更大规模的灾难。生活中没有完美选项,但清醒的判断力能帮我们在两难中找到生机。

有个有趣的发现:越是成功的企业家,越擅长运用这种“止损思维”。他们不会在错误的方向上死磕,而是像修剪盆栽一样,定期砍掉枯枝败叶。这种思维模式放到个人成长中,就是在发现某个生活习惯严重损害健康时,哪怕已成瘾性依赖,也要有刮骨疗毒的决心。

下次遇到需要做取舍的困境时,不妨想想这个带着血腥气的成语。它提醒我们:有时候,主动的舍弃不是软弱,而是为了守护更重要的东西。就像修剪玫瑰的园丁,剪去残花的手势里,藏着让整株植物焕发新生的温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