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ù jiǎn yí biān
成语解释:泛指残存的书籍。
成语出处:唐 罗隐《咏史》:“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古书
繁体字形:蠧簡遺編
英文翻译:A compendium of beetles
蠹:1.蛀蚀器物的虫子:蠹虫。木蠹。书蠹。蠹鱼。2.蛀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蠹蛀。蠹害。蠹弊(弊病,弊端)。
简:1.简单(跟“繁”相对):简便。简体。言简意赅。删繁就简。2.使简单;简化:精简。精兵简政。3.姓。4.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简札。简册。竹简。5.信件:书简。小简。6.选择(人才):简拔。简选。
遗:[yí]1.遗失。2.遗失的东西:路不拾遗。3.遗漏:遗忘。补遗。4.留下:遗迹。遗憾。不遗余力。5.专指死人留下的:遗容。遗嘱。遗著。6.排泄大小便或精液(多指不自主的):遗矢。遗尿。遗精。[wèi]赠与;送给:遗之千金。
编:1.用细条或带形的东西交叉组织起来:编结。编织。编扎。2.按一定的原则、规则或次序来组织或排列:编排。编目(编制目录或指已编成的目录)。编次。编年。编订。编配。编码。3.把材料加以适当的组织排列而成为书籍、报刊、广播电视节目等:编写。编译。编审。编修。编纂。编印。4.创作:编剧。编导。5.捏造:编瞎话。6.成本的书按内容划分的部分:正编。续编。简编。
哎哟喂,今天咱们来唠唠“蠹简遗编”这个成语。说白了,这词儿听着文绉绉的,其实就是指那些被虫子啃过的古书或者失传的典籍。比如你翻到一本破破烂烂的《诗经》抄本,纸张上全是虫眼,字迹都快糊成二维码了——这不就是典型的“蠹简遗编”么?
这时候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除了形容旧书,还能用在哪儿?”嘿,问得好!比方说现在有些地方搞乡村振兴,突然挖出几百年前的农耕记录,结果发现竹简都被白蚁蛀得七零八落。村干部一拍大腿:“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蠹简遗编’,赶紧找专家来抢救!”你品,这不就把成语用活了?
说到这儿,咱们得聊聊核心问题:为啥要关心这些破破烂烂的老物件?举个栗子,就像考古队在某古城墙下发现被鼠咬的兵书残卷,虽然只剩三页纸,但专家愣是从里头破译出古代排兵布阵的秘诀。这说明啥?老话说得好,“烂船还有三斤钉”,这些“蠹简遗编”里指不定藏着改变历史的金钥匙呢!
不过依我看啊,现在保护古籍可不能光靠防虫药和玻璃罩。前两天参观博物馆,看到他们用3D扫描技术复原战国竹简,那叫一个酷!要我说,老祖宗的智慧加上现代科技,这才是让“蠹简遗编”重获新生的正确打开方式。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最后提一嘴,咱普通人也能参与保护工作。就像我邻居王大爷,去年在阁楼翻出曾祖父的日记本,虽然被书蠹啃得像蕾丝花边,但他愣是戴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誊抄。要我说,这种民间自发保护的行为,可比单纯把书锁在保险柜里更有温度。毕竟啊,文化传承这事儿,光靠专家可不够,得大伙儿都上点心才行。
说到底,“蠹简遗编”就像时光隧道的车票,虽然破旧,却能带我们穿越时空对话古人。下次你要是碰见发黄的老书,可别急着当废品卖咯——保不齐里头就藏着惊天大秘密,你说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