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íng
  • zhī
  • wéi
  • ji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xíng zhī wéi jiān

成语解释:惟:是。知道它并不难,去做它就难了

成语出处:《尚书·说命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繁体字形:行之惟艰

英文翻译:Hard to do

行之惟艰的意思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惟:1.同“”。2.思想;思考:思惟(现在通常写作思维)。3.文言助词。常用在年、月、日之前:惟八月既望。

艰:困难:艰苦。艰深。物力维艰。

成语评论

郭沫若《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想起古人‘知之非艰,行之惟艰’的一句话上来,真不免要汗流浃背了。”

行之惟艰的造句

  1. 造句 但古人说“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临别唠叨,是期盼各位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定力如磐而行走无疆。
  2. 造句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构建新型的中西方关系“知易行难”。
  3. 造句 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医药广告违法率虚假率低俗率仍居高不下。
  4. 造句 然此事“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我作文多年,自愧仍是“比竹”耳。
  5. 造句 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培育知行合一的道德责任感,把道德认知转化为行动自觉,还需要全党全社会付出艰苦的努力。
  6. 造句 没错,知之非艰,行之惟艰,想必这是一件让你很苦恼的事情。
  7. 造句 实属苦海之慈航,指迷之智烛,虽曰行之惟艰,然勿畏难而苟安也。
  8. 造句 当然,无论对媒体还是广告监管部门,做到这些其难点往往不在自身、而在环境;“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9. 造句 在回答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提到“转变发展方式知易行难”时,*理也引用了“知易行难”,该词最早出自《尚书·说命中》中“非知之艰,行之惟艰。
  10. 造句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然而“知之非艰,行之惟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