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ē tán xiàng yǔ
成语解释:见“街谈巷议”。
成语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民间的舆论
繁体字形:街談巷語
英文翻译:gossip
街:街道,两旁有房屋的比较宽阔的道路:大街小巷。
谈:1.说话或讨论:漫谈。面谈。谈思想。二人谈得很投机。2.所说的话:奇谈。美谈。无稽之谈。3.姓。
巷:[xiàng]1.较窄的街道:深巷。陋巷。一条小巷。街头巷尾。街谈巷议。2.(Xiàng)姓。[hàng]巷道。
语:[yǔ]1.话:语言。语音。汉语。外语。成语。千言万语。2.说:细语。低语。不言不语。默默不语。3.谚语;成语:语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4.代替语言表示意思的动作或方式:手语。旗语。灯语。5.姓。[yù]告诉:不以语人。
街谈巷语,简单说就是街坊邻居闲聊的那些事儿。比如:“最近小区里街谈巷语都在传,说东门要开个新超市!”这种话你可能也听过——它不一定是官方消息,但总能快速传遍每个角落。
为什么大家爱聊街谈巷语?其实背后藏着人们对信息的天然渴望。就像老王看到邻居搬家,随口问一句“是不是孩子考上重点学校了?”,第二天可能就变成“老王家孩子被清华录取了”。这种信息的变形和传播,恰恰反映了普通人对生活的观察与想象。
记得前年我们社区装健身器材时,施工队刚挖了个坑,街边卖菜的张大妈就神神秘秘说:“听说这儿要盖老年活动中心。”结果三个月后器材装好了,她还坚持认为“肯定是预算不够临时改的”。你看,街谈巷语有时比真相更有生命力。
这种传闻靠谱吗?要分情况看。去年台风预警时,微信群突然疯传“超市矿泉水被抢光了”,吓得李姐冒雨跑去囤货。结果到超市发现货架满满当当——原来只是某个店员随口抱怨了句“今天送货延迟”。所以说,街谈巷语像未经过滤的山泉水,解渴但得煮沸了喝。
有个有趣现象:现在短视频平台上的评论区,不就是数字时代的街谈巷语吗?前几天看到个视频说某明星要退圈,点赞最高的评论写着“我二姨夫的邻居的侄女在剧组工作,亲眼看见…”。这种现代版传闻,传播速度可比过去快百倍。
个人觉得,街谈巷语就像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它能及时反映民生热点,但也要学会辨别。下次听到什么传闻,不妨先问三个问题:消息源在哪?逻辑通不通?有没有其他佐证?毕竟,真相往往藏在多个版本的街谈巷语之间。
话说回来,要是没有这些茶余饭后的闲聊,生活该多无趣啊。就像张大爷总说的:“真不真另说,大家凑一块儿唠唠,热闹!”或许这就是市井文化独特的生命力——在虚实交错中,织就一张属于普通人的生活图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