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ǔn
  • gǔn
  • zhū
  • g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ǔn gǔn zhū gōng

成语解释:衮衮:连续不断;引申为众多。众多身居要职的官僚。

成语出处:唐 杜甫《醉时歌》:“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兼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衮衮諸公

英文翻译:high-ranking officials

衮衮诸公的意思

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衮服。衮冕(衮服和冕旒)。

衮:古代君王等的礼服:衮服。衮冕(衮服和冕旒)。

诸:1.众;许多:诸位。诸君。诸侯。诸子百家。2.姓。3.“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诸实施(=之于)。数易其稿,而后公诸社会(=之于)。有诸(=之乎)?

公:1.属于国家或集体的(跟“私”相对):公款。公物。公事公办。2.共同的;大家承认的:公分母。公议。公约。3.属于国际间的:公海。公制。公历。4.使公开:公布。公之于世。5.公平;公正:公买公卖。大公无私。秉公办理。6.公事;公务:办公。公余。因公出差。7.姓。8.封建五等爵位的第一等:公爵。公侯。王公大臣。9.对上了年纪的男子的尊称:诸公。张公。10.丈夫的父亲;公公:公婆。11.属性词。(禽兽)雄性的(跟“母”相对):公羊。这只小鸡是公的。

成语评论

提到“衮衮诸公”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它出自唐代杜甫的诗句,原本指穿着华贵官服的高官显贵,后来逐渐演变成略带讽刺的意味,形容那些身居高位却碌碌无为的人。比如:“公司会议上,衮衮诸公们讨论了三小时,却连一个可行方案都没敲定。”这种场景是不是让人既无奈又熟悉?

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个成语自带“批评感”?其实,它隐含了一种对“在其位不谋其政”现象的失望。比如历史书中写道:“朝堂之上衮衮诸公只顾争权,无人关心百姓饥寒。”这里的对比手法,直接点出了高位者的失职。

换个现代视角看,职场中也能找到对应案例。比如:“部门总监们天天强调创新,自己却连新系统都不愿学习,真可谓当代衮衮诸公。”通过具体事例,成语的讽刺意味变得更易理解。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批评并非全盘否定,更多是希望引发反思。

有人问:用这个词会不会太文绉绉?其实只要语境合适,它反而能精准表达复杂情绪。比如朋友吐槽:“咱们公司那些衮衮诸公啊,报表看不懂,聚餐倒是一次不落。”口语化的表达让成语瞬间鲜活起来,既保留文化底蕴又不失亲切感。

个人认为,这类成语就像一面镜子,既照见历史,也映出现实。它提醒我们:地位与责任本应相伴而行。下次看到重要岗位上的不作为现象,或许这个词能帮你更精准地描述问题——毕竟,比起直白的批评,文化积淀带来的表达张力往往更耐人寻味。

在文学创作中,这个成语还能营造特殊的时代氛围。比如小说片段:“茶馆里的说书人压低嗓音:‘您瞧那紫禁城里的衮衮诸公……’满座茶客顿时会心一笑。”短短一句,既点明了时代背景,又传递了民间对官僚体系的态度,这种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正是汉语的魅力所在。

说到底,语言是活的工具。像“衮衮诸公”这样的成语,用好了就像给文字加上透视镜,既能看清表象,又能洞察本质。关键在于找到古今共鸣的切入点,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话语体系中继续发光。

衮衮诸公的造句

  1. 造句 而衮衮诸公面对战机却推三阻四,坐视良机。
  2. 造句 庙堂衮衮诸公,节操瞬间掉了一地,感情新科状元比我等更加无耻,难道这真是一个比谁更烂的时代。
  3. 造句 “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通权达变讲求实际者,要惟张香帅一人”。
  4. 造句 看今日,衮衮诸公,堂堂高坐,抓权不放,干尽傻事。
  5. 造句 之后又酒色贪鄙示人周旋于朝廷衮衮诸公,光是这份坚忍胆略就让我不得不钦佩。
  6. 造句 其实,我们大清还有一个落后的原因,那就是朝廷上的衮衮诸公不希望我们国家先进。
  7. 造句 吾善养浩然正气!我辈读书人,一身正气,诸邪不侵……岂俱区区奸邪?况朝堂衮衮诸公,皆一身正气,圣天子神目如炬,一切牛鬼蛇神都躲不过圣天子耳目!
  8. 造句 他只是希望通过今天晚上的事情告诉所有的人,包括朝中的衮衮诸公,后宫的令皇贵妃,如果想对付他,就当面锣对面鼓的来,不要拿他身边亲近的人威胁他。
  9. 造句 拥有着常人所无法及的地位与权势,出入车马云集显赫一时的天子和他的衮衮诸公,此刻都神情紧张的注视着一个脸色微微泛白,有些疲惫也有些病态的年轻人。
  10. 造句 于是,在东去宣府的路上,王澹和老人之间的话题基本上固定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朝堂之上的衮衮诸公。

"衮衮诸公"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