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ǒ liáng cè mǎ
成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
繁体字形:裹粮策马
英文翻译:A horse in grain
裹:1.(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包裹。裹腿。用绷带把伤口裹好。2.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土匪逃跑时裹走了村子里的几个人。3.吸(奶):小孩儿一生下来就会裹奶。4.姓。
粮:1.粮食:杂粮。口粮。粮仓。2.作为农业税的粮食:钱粮。公粮。完粮。3.姓。
策:1.古代写字用的竹片或木片:简策。2.古代考试的一种文体,多就政治和经济问题发问,应试者对答:对策。策问。3.我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跟“筹”相似。清代初期把乘法的九九口诀写在上面以计算乘除和开平方。4.计谋;办法:上策。献策。束手无策。5.谋划;筹划:策反。策应。6.姓。7.古代赶马用的棍子,一端有尖刺,能刺马的身体,使它向前跑。8.用策赶马:鞭策。策马前进。9.拐杖:扶策而行。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裹粮策马”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陌生?别急,我们先拆开看:“裹粮”指带着干粮,“策马”是鞭打马匹快跑,合起来就是形容人匆忙出发、急于赶路的状态。比如有人突然接到紧急任务,可能会说:“领导一声令下,他立刻裹粮策马直奔机场,连外套都忘了拿。”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这成语和“说走就走”有什么区别?其实关键在于“准备感”。比如朋友突然约你去登山,你抓起背包就出发,这叫“说走就走”;但如果提前规划路线、备齐装备再出发,那就更像“裹粮策马”了——既强调行动迅速,又暗含有所准备的智慧。
最近在职场里见过这样的例子:项目组原本计划下周启动,结果客户突然要求提前。组长当机立断:“大家今晚先裹粮策马把方案框架搭好,明天边细化边补充细节。”这种既有应变速度又不失章法的处理方式,正是这个成语的精妙之处。
有人担心匆忙行动会出错,这确实是需要注意的。不过我发现,真正高效的“裹粮策马”往往建立在日常积累上。就像备考的学生,平时认真听课,临考前才能快速进入复习状态。这时候的“匆忙”反而成了检验实力的试金石。
现代人常说要“慢生活”,但现实中总免不了需要快节奏的时刻。与其抗拒这种状态,不如像古人说的“凡事预则立”——平时做好储备,关键时刻才能既保持冲劲又不手忙脚乱。下次遇到突发任务时,不妨试试“裹粮策马”的心态:带着准备出发,朝着目标飞奔,但记得系好“安全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