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chē jì guǐ
成语解释:覆:翻,倾覆;轨:车辙。前面车翻了,后面的车依然照辙行驶。比喻继续按照错误判断行事
成语出处: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前鉴不远,覆车继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覆車繼軌
英文翻译:Car track
覆:1.盖住:覆盖。被覆。天覆地载。2.底朝上翻过来;歪倒:颠覆。前车之覆,后车之鉴。3.同“复2”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继:1.继续;接续:继任。相继。中继线。前赴后继。2.继而:初感头晕,继又吐泻。3.姓。
轨:1.原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后指车轮碾过的痕迹。2.一定的运行路线:轨迹。3.比喻事物正常的规则、法度、秩序:正轨。越轨。4.轨道。也指铺设轨道用的条形钢材:火车出轨了。铺轨工程。
话说这成语"覆车继轨"啊,听起来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前人翻车了,后人还跟着车轱辘印往前冲。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您就明白了——好比说老王开餐馆没做市场调研赔个底朝天,隔壁老张看这铺面便宜立马盘下来接着卖盖浇饭,结果三个月后卷帘门又贴上了"旺铺招租"。
哎您说这事儿怪不怪?明明前车之鉴摆在那儿,为啥总有人前仆后继栽跟头呢?其实啊,这里头藏着个"经验转化"的坎儿。就像咱们常说的"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有时候失败案例摆在眼前,大伙儿总觉得"这次不一样",或者"我有独家秘方",这不就是典型的覆车继轨嘛!
不过您别误会,这事儿倒不全赖个人判断。去年我参加创业者大会就发现个有趣现象:十个路演项目里,八个都在重复五年前的失败模式。您猜怎么着?有位投资人当场就点了出来:"各位这是要搞当代商业版的刻舟求剑啊!"这话糙理不糙,说到底还是经验学习这环没打通。
依我看呐,这成语搁现在得有个新解法。您看现在大数据这么发达,前人踩过的坑都数字化了,要是还有人闭着眼往里跳,那可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了。就拿直播带货来说,去年爆雷的套路今年照样有人往里钻,这不前两天又有个明星带货翻车了么?要我说啊,关键是要学会把别人的跟头变成自己的台阶。
话又说回来,有时候这"继轨"未必都是坏事。您看科研领域不就有"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说法?但区别就在于得知道轨道往哪儿延伸。好比说咱们造火箭,前苏联的N1火箭连炸四次,后来者要是还照着老图纸造,那不叫继承叫犯傻。但要是能分析出燃料管设计缺陷,那这覆车才算没白翻。
说到底啊,这个成语给咱们的启示就是:既要低头看路,也得抬头看天。就像老话说的"吃一堑长一智",重点不在"吃堑"而在"长智"。下次见着前车之鉴,别急着绕道走,搬个小板凳坐下来好好琢磨琢磨,保不齐就能挖出金矿来。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