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lì sī yì
成语解释:见到有利可图的事就想到道义。形容人无贪欲;廉洁自守。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形容廉洁自守
繁体字形:見利思義
英文翻译:remember what is right at the sight of profit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利:1.锋利;锐利(跟“钝”相对):利刃。利爪。2.顺利;便利:不利。成败利钝。3.利益(跟“害、弊”相对):利弊。有利。兴利除害。4.利润或利息:暴利。薄利多销。本利两清。5.使有利:利国利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6.姓。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见利思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严肃,但它到底在说什么?简单来说,就是看到好处时先别急着伸手,得想想这么做合不合道义。比如你捡到一个装满现金的包,如果这时候立刻想“发财了”,反而停下来问自己“失主会不会急疯”,这就是“见利思义”的典型表现。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社会竞争激烈,讲道义会不会吃亏?”举个例子,老王开餐馆时发现用劣质油能省一半成本,但他坚持用合格食材,结果回头客越来越多。短期看少赚了,长期却赢得了口碑——这恰恰说明“思义”不是阻碍,反而是避免踩坑的指南针。
我观察到个有趣现象:很多年轻创业者把“用户价值”挂在嘴边,本质上就是在商业场景中实践“见利思义”。当他们设计产品时,如果先考虑“这个功能真能帮到人吗”,而不是“怎么让用户多付费”,往往反而能收获意外增长。你看,老祖宗的智慧早就在现代商业里开花了。
不过现实中也存在矛盾点。比如同事小美遇到个难题:客户暗示给红包就能签大单。这时候的“利”摆在眼前,“义”却需要勇气来守护。她最后选择婉拒,虽然当月业绩垫底,但三个月后客户因为受贿被查,她的清白反而成了部门标杆。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有些选择就像种树——当下看着费力,未来才能乘凉。
说到底,“见利思义”不是要人当圣人,而是提醒我们在关键岔路口保持清醒。下次面对诱惑时,不妨多问一句:“十年后的我,会为今天的选择骄傲吗?”答案往往就藏在问题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