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ān sī mǎ
成语解释:看见死去或离别的人留下的东西就想起了这个人。
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休喳,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比喻触类相思
繁体字形:見鞍思馬
英文翻译:when one sees the saddle he thinks of the horse --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
见:[jiàn]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5.会晤:会见。接见。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8.姓。[xiàn]1.古同“现”,出现,显露。2.古同“现”,现存。
鞍:放在骡马等牲口背上承受重量或供人骑坐的器具。
思:[sī]1.想,考虑,动脑筋:思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思忖。思索。思维。沉思。寻思。见异思迁。2.想念,挂念:思念。思恋。相思。3.想法:思绪。思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思。4.姓。[sāi]〔于思〕多胡须的样子,如“自捋颔下,则于思者如故矣”。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当你在整理旧物时翻出儿时的玩具木马,是否会突然想起当年陪你玩弹珠的邻家伙伴?这就是“见鞍思马”最生动的写照——某个承载记忆的物件,像把钥匙般瞬间打开尘封的往事。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说睹物思人是一种普遍的情感体验?其实这与人类大脑的联想机制密切相关。神经科学研究表明,海马体在接收到视觉信号时,会优先激活与之关联的情绪记忆。就像打开布满划痕的铅笔盒,指尖触碰凹陷处的瞬间,自然浮现出课堂上偷偷传纸条的画面。
这个成语在现代生活中有了新延伸。短视频平台上,年轻人用#见鞍思马挑战话题分享老照片背后的故事:褪色的电影票根唤醒初吻回忆,生锈的自行车铃铛重现放学路上的追逐。这些具象化的载体,让抽象的情愫变得可触可感。
不过有趣的是,相同的物件在不同心境下会触发迥异的联想。去年搬家时我发现父亲用旧的公文包,雨天皮革散发的潮气让我想起他加班晚归的身影。今年清明再取出细看,却在褶皱纹理中读懂了那个年代人负重前行的坚韧。这或许印证了“境由心生”的道理——物件始终是客观存在,真正流动的是我们看待世界的目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有人担忧数字存储正在消解实体物件的记忆价值。但我觉得,无论是云端相册里的毕业照,还是抽屉深处的铁皮青蛙,只要承载着真挚情感,都能成为穿越时空的锚点。当科技让生活加速向前时,这些记忆的载体恰似驿站,让我们在奔忙途中得以驻足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