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uān
  • guò
  • zhī
  • ré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

成语解释:察看一个人所犯过错的性质,就可以了解他的为人。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指从过错看为人

繁体字形:觀過知仁

英文翻译:understand a man by his faults

观过知仁的意思

观:[guān]1.看:观看。走马观花。坐井观天。2.景象或样子:奇观。改观。3.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乐观。悲观。世界观。[guàn]1.道教的庙宇:道观。白云观。2.(Guàn)姓。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知:[zhī]1.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使知道:通知。知照。3.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4.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6.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zhì]古同“”,智慧。

仁:1.仁爱:仁心。仁政。仁至义尽。2.敬辞,用于对对方的尊称:仁兄。仁弟。仁伯。3.姓。4.果核或果壳最里头较柔软的部分,大多可以吃:杏仁儿。核桃仁儿。花生仁儿。虾仁儿。

成语评论

观过知仁”出自《论语》,原句是“观过,斯知仁矣”,意思是观察一个人犯的错误,就能了解他内在的仁德。比如朋友不小心打碎了你的杯子,但立刻道歉并主动赔偿,这时候你会想:“虽然他有疏忽,但处理方式很负责,说明人品不错。”这就是典型的“观过知仁”——过失本身不重要,应对的态度才是关键。

有人可能会问:“犯错明明是缺点,怎么还能看出优点?”其实,生活中的矛盾往往像一面镜子。比如同事熬夜赶工却搞砸了项目,如果他立刻承认错误、复盘原因,甚至主动加班补救,你会不会觉得他值得信赖?这种“不甩锅”的担当,反而比完美无缺的表现更让人印象深刻。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家长辅导孩子做数学题,孩子因为粗心算错了十道题中的八道。如果家长只盯着错误吼:“怎么这么笨!”可能打击信心;但换个角度观察:“虽然错了八道,但有两道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解法,还主动用草稿纸验算。”这时候错误反而成了发现孩子潜力的窗口。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特别适合当下社会。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因为一句话或一个动作被“挂”上热搜,但真正定义一个人的不该是某个片段,而是他面对问题时的选择。就像被踩脏的白鞋,有人破口大骂,有人笑着说“正好想换新鞋”,不同反应背后藏着不同的人生底色。

最后留个小思考:下次遇到别人犯错时,不妨先别急着下结论。看看对方有没有说“这是我的责任”,有没有主动说“我来解决”,这些细节可能比错误本身更能说明问题。毕竟,完美是偶然,成长才是常态。

"观过知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