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ī jǔ gōu shéng
成语解释:规矩:画圆、方的工具。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法规
繁体字形:規榘鈎繩
英文翻译:compasses , set square , spirit level and plumb line
规:1.画圆形的工具:圆规。两脚规。2.规则;成例:校规。革除陋规。3.劝告:规劝。规勉。4.谋划;打主意:规划。规定。5.姓。
矩:1.画直角或方形用的曲尺:矩尺。2.法则;规矩:循规蹈矩。
钩:1.悬挂或探取东西用的器具,形状弯曲,头端尖锐:钩子。秤钩儿。火钩子。2.形状像钩子的:蝎的钩子。钩针。3.汉字笔形之一(亅、乛、乚、、、乙等)。4.用钩形物搭、挂或探取:钩住树枝爬上去。5.研究,探寻:钩玄。钩沉。钩校(jiào)。6.牵连:钩党(指相牵连的同党)。7.同“勾”。8.一种缝纫法,多指缝合衣边:钩贴边。9.古代兵器:钩戟。纯钩(剑名)。吴钩(刀名)。10.镰刀。11.古代称圆规。
绳:1.用各种纤维或金属丝拧成的条状物。2.特指木工用的墨线。引申指标准,再引申指按一定标准去制裁:绳墨。绳之以法。3.继续。
“规矩钩绳”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圆规、角尺、墨线和准绳,原本都是木匠用来测量和制作器物的工具。它常被用来比喻明确的准则或规范,比如有人会说:“公司管理就像盖房子,既要有创新思维,也得守着规矩钩绳,否则团队容易乱套。”这个例子生动地展现了“原则”与“灵活”之间的平衡。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现代社会还需要‘规矩钩绳’这种东西?”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就明白了——你见过没有交通灯的十字路口吗?汽车、行人乱作一团,谁都不敢先走。红绿灯就是现代城市的“规矩钩绳”,它让看似复杂的通行变得有序。这告诉我们,规范不是束缚,而是让群体协作更高效的基础。
在家庭教育中也能找到印证。有位家长曾分享:“给孩子定规矩就像种树时绑支撑架,看似限制了生长方向,实则是帮他们长得更直。”这句话巧妙点破了规矩的双重作用:短期看像是约束,长期看却是成长的保护机制。毕竟完全放任的树苗,遇到风雨更容易折断。
有人可能会困惑:“过于强调规矩会不会扼杀创造力?”看看建筑大师的作品就知道答案了。那些让人惊叹的曲面设计,哪个不是先画了千百张标准图纸才实现的?真正的创新者往往最懂基础规范,就像钢琴家必须先练指法,才能即兴演奏出美妙旋律。规矩在这里反而成了创意的跳板。
我在观察职场新人时发现个有趣现象:那些快速适应环境的年轻人,往往既会严格遵守公司流程,又懂得在关键节点提出改进建议。他们就像拿着现代测量工具的工匠,既用激光测距仪保证精度,又会根据实际需要调整设计方案。这种“戴着镣铐跳舞”的能力,或许就是当代社会需要的生存智慧。
最近看到个科技公司的案例很有意思。他们要求程序员每天必须写文档,这个规定起初遭到反对。但三个月后发现,详细记录的过程反而帮助团队发现了系统设计的漏洞。这让我想到,很多时候我们讨厌的“条条框框”,换个角度看其实是防止翻车的护栏。
有个值得思考的现象:越是成熟的行业,“规矩钩绳”反而越隐形。就像高级厨师切菜,外人看着行云流水,其实每个动作都暗含着力学原理和安全规范。这种把规矩内化成肌肉记忆的过程,或许就是从业者从生手到专家的必经之路。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无视规则,而是深刻理解规则后的从容。
在公园看到小朋友学轮滑时突然有了启发:刚开始他们需要全套护具和大人搀扶,等掌握平衡后就能自如地做花样动作。这个过程完美诠释了“规矩钩绳”的阶段性价值——保护新手时的严格,终将成为高手自由发挥的底气。或许我们对待人生中的各种规范,也该保持这样的动态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