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ù chǔ jī lái
成语解释:谓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接触新事物
繁体字形:觸處機來
英文翻译:Touch the opportunity
触:1.接触;碰;撞:触电。一触即发。2.感动;触动:感触。触发。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机:1.机器:缝纫机。打字机。插秧机。拖拉机。2.飞机:客机。运输机。机场。机群。3.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机。生机。转机。4.机会;时机:乘机。随机应变。机不可失。5.生活机能:有机体。无机化学。6.重要的事务:日理万机。7.心思;念头:动机。心机。杀机。8.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机智。机警。9.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哎呦,你别说,“触处机来”这成语听着有点儿玄乎,但说白了就是“机会来了要能抓住”。比如说老张平时爱研究菜谱,结果上个月社区厨艺比赛缺人,他立马顶上还拿了奖——这可不就是典型的触处机来?
等等,问题来了:这成语和“见机行事”有啥区别?嘿,问得好!触处机来更强调在特定场景下的应变能力。就像小王在地铁里听到乘客聊编程难题,他主动搭话竟谈成了项目合作。这种“场景触发式机会”,可不是光有准备就能遇上的。
说到这儿,我倒想起个真人真事。朋友莉莉在咖啡厅等客户时,碰巧听到隔壁桌讨论短视频运营痛点。她当场掏出手机展示案例,愣是把路人甲变成了甲方爸爸。这事儿告诉我啊,触处机来可不只是运气,更像是雷达全开的职业敏感度。
不过您可能要问:没那金刚钻咋揽瓷器活?这话在理!就像上周我表弟遇到投资人临时查厂,他现学现卖展示新学的3D建模技术,结果人家当场拍板投资。所以说啊,日常积累才是触处机来的底气,机会来了才不会手抖心慌。
要我说,这年头触处机来更像种生存智慧。前两天看新闻,早餐摊主老李发现雨天外卖单暴增,立马把包子车改成移动配送站。您瞧,机会有时候真就藏在习以为常的场景裂缝里,关键得带着发现的眼睛过日子。
说到底,触处机来这事儿吧,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折腾。就像玩扫雷游戏,得先摸清地雷分布规律,才能在安全区里大胆点击。下次遇到看似平常的场景,不妨多问自己一句:这儿是不是藏着什么新可能?